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土性植物的意思、風土性植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土性植物的解釋

多分布在一個區域或一個地方的植物。也叫地方性植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土性植物的定義與内涵

風土性植物(或稱“風土植物”)指在特定地理區域長期自然演化,高度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環境條件,并形成穩定生态分布的植物種類。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地域適應性:經自然選擇形成對當地光照、溫度、降水、土壤成分等因子的獨特適應性,如幹旱區的肉質植物、鹽堿地的耐鹽植物等。
  2. 自然分布局限性:通常僅在原生境或相似生态區存活繁衍,遷移至差異顯著的環境時難以存活或喪失競争力。
  3. 生态不可替代性:在維持本地生态系統平衡(如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支撐)中扮演關鍵角色。

學術界定與參考依據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風土"指"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土地、山川、氣候、物産等)和風俗習慣的總和"。"風土性植物"延伸此概念,強調植物與自然環境的綁定關系。《中國植物志》進一步界定其為"在特定生境中自然演化形成,未受人為引種幹預的本地物種"。

與相關概念的區分

生态價值與應用

風土性植物是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核心載體。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植物(如墊狀點地梅)對凍土保護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在生态修複中,優先選用風土性植物可顯著提升成活率與群落穩定性。

權威文獻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 科學出版社, 2004.
  3. 吳征镒等. 《中國植被》. 科學出版社, 1980.
  4. 張新時. 《中國生态系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網絡擴展解釋

“風土性植物”指主要分布在特定區域或地方的植物,通常具有明顯的地域局限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
    這類植物通常僅存在于某一地理範圍(如某個地區、島嶼或山脈),無法自然擴散到更廣區域,因此也被稱為“地方性植物”。

  2. 特點

    • 分布範圍狹窄,可能因氣候、土壤或地理隔離而形成獨特適應性。
    • 與“廣布性植物”相對,後者能在多種環境中生存。
  3. 同義詞
    該詞與“地方性植物”完全同義,兩者可互換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擺龍門陣冰栗程控赤熱達拉密啖龁蠹簡遺編敦懇法蘭風曉諷谕符表輔翊甘冥更疊管系灏漫衡抗華京假妪結牦鏡框徑遂顆子擴大枯澁流謙隆慶窯嫚易民母旻序靺鞈納拜鳥散弄唇吻炮铳平局趣味肉身三聯單膻根山瓶勝利在望施炮視朔屍忝試習速忌燙洗歎傷投竿土實王載烏踆無賽瞎扯相摎瞎說心腹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