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夔夔的意思、夔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夔夔的解释

戒惧敬慎貌。《书·大禹谟》:“﹝ 舜 ﹞负罪引慝,祗载见 瞽瞍 ,夔夔斋慓, 瞽 亦允若。” 孔 传:“夔夔,悚惧之貌。”《史记·五帝本纪》:“ 舜 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 瞽叟 ,夔夔唯谨,如子道。”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和敬貌。” 宋 文天祥 《将母赴赣道西昌》诗:“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嶸。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明 方孝孺 《黄氏三寿图赞》:“伯氏持觴,维仲之授,季也夔夔,以郩以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夔夔”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í kuí,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古籍和权威资料综合理解:

一、核心含义

  1. 戒惧敬慎之貌
    这是“夔夔”最主要的含义,形容人因敬畏而谨慎的样子。例如:

    • 《尚书·大禹谟》记载舜拜见父亲瞽叟时“夔夔斋慓”,体现其恭敬畏惧之态。
    • 《史记·五帝本纪》描述舜“夔夔唯谨”,强调他遵循孝道的庄重态度。
  2. 传说中的异兽
    单字“夔”指古代神话中的龙形异兽,仅有一足(如《说文解字》所述),商周青铜器常见夔纹装饰。但“夔夔”作为叠词时,此义项较少直接使用。


二、其他解释辨析


三、扩展知识

建议在古籍或严肃语境中,优先采用“戒惧敬慎”的释义,其他用法需结合具体文献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夔夔的意思

夔夔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形容虎吼声或狮子吼声,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大型动物的吼声。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夔夔的部首是夊,夔夔的总笔画数是12。

来源

夔夔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大明》中。根据古籍记载,夔是一种神兽的名字,相传能够辟邪降凶。它的形象被描述为身形巨大、威武矫健,具有强大的咆哮声,所以夔夔也用来形容动物的吼声。

繁体

夔夔的繁体字是「夔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夔夔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早期的写法是「巜巜」,后来发展为「大辶大辶」或「大辶」「夊夊」。

例句

1. 他模仿夔夔的吼声,吓得大家都跳起来。

2. 深夜里,听到从山林中传来的夔夔声,令人心中发寒。

组词

1. 夔然:形容态度或举止高傲而威严的样子。

2. 夔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是龙和夔的合体形象。

近义词

1. 吼叫:指动物或人用力发出的响亮声音。

2. 咆哮:指大型动物发出的长而有力的声音。

反义词

沉默:指一种没有声音,静寂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