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轅的意思、東轅的詳細解釋
東轅的解釋
謂領兵東出或駐守東境。轅,軍營的轅門。《北齊書·李元忠等傳論》:“及 高祖 東轅,事與心會,一遇雄姿,遂瀝肝膽,以石投水,豈徒然哉?”《周書·文帝紀上》:“臣自奉詔總 平涼 之師,責重憂深……今若召 悅 授以内官,臣列斾東轅,匪朝伊夕。”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轅的解釋 轅 (轅) á 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轅馬。車轅。駕轅。南轅北轍。 舊時指軍營、官署的外門,借指衙署:轅門。行(妌 )轅。 筆畫數:; 部首: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東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軍事行動相關,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指領兵東出或駐守東境的行為。其中“轅”代指軍營的轅門,象征軍隊駐紮或出征的方位。
-
曆史用例
- 《北齊書·李元忠等傳論》提到“高祖東轅”,描述軍隊向東進發的場景。
- 《周書·文帝紀上》中“列斾東轅”進一步印證該詞用于軍事部署的語境。
-
構詞特點
“東”表示方位,“轅”借代軍營,組合後強調軍隊的行動方向或駐守區域,常見于史書對軍事活動的記載。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軍隊調度,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曆史或古文時可能涉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北齊書》《周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東邊的車轅”。它由“東”和“轅”兩個字組成。
-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東”字的部首是“一”,它的總筆畫數為5;
- “轅”字的部首是“車”,它的總筆畫數為9。
- 來源:
《東轅》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中,“東門之牆,有梨有柞。蔽芾之実,聿營聿徳。”這首詩描述了東門外的景色,其中提到了東邊的車轅。
- 繁體:《東轅》
-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字海》記載了“東轅”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東轅”。
- 例句:
- 他住在這個小村莊的東邊。
- 我們要往東邊走才能到達目的地。
- 組詞:東轅之地、東轅黃紙、東轅之境、東轅西轅。
- 近義詞:東邊、東部、東方。
- 反義詞:西邊、西部、西方。
希望上述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