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頂名替身的意思、頂名替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頂名替身的解釋

猶言頂名冒姓。《西遊補》第十五回:“頂名替身者取首級,交頭互耳取首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頂名替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固定表達,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層:


一、語義溯源與字義解析

  1. "頂名"

    "頂"本義為以頭承物(《說文解字》:"頂,颠也"),引申為"代替承受";"名"指身份或名義。合指冒用他人名義,常見于古代戶籍、科舉等制度中,如《清史稿》載冒名頂替參加科舉稱"頂名冒籍"。

  2. "替身"

    "替"意為替代(《爾雅》:"替,代也"),"身"指本體。原為宗教術語(如道教"替身童子"),後泛指代人承擔風險或履行義務者。如《紅樓夢》第十六回用紙人作"替身"消災。


二、典籍中的文化意涵

該詞在傳統文獻中多體現身份置換的欺騙性與責任轉嫁特征:


三、現代引申與規範用法

當代語境下詞義擴展至兩類行為:

  1. 違法性替代

    如高考"頂替入學"(參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二"冒名頂替罪")、金融賬戶出借等,強調侵害權益的欺詐本質。

  2. 中性職務代理

    在戲曲表演、特技拍攝等領域指專業替身演員(如成龍電影紀錄片《龍虎武師》),此時不含貶義。


權威參考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頂名"釋義卷12頁387;"替身"釋義卷5頁1023.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頂替"條目.
  3. 郭錫良. 古代漢語[M].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古代戶籍制度中"冒名頂替"案例分析.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二,2020年修訂版.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公開鍊接,文獻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現代法律條文引自全國人大官網公開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頂名替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ǐng míng tì shēn,其核心含義是冒用他人姓名或身份,屬于中性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 頂名:指冒用他人名字或名義;
    • 替身:代替他人身份或角色。
      合指通過冒名頂替的方式僞裝成他人。
  2. 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小說《西遊記》第十五回:“頂名替身者取首級,交頭互耳者取首級。”。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性補充


四、擴展理解

成語通過拆分“頂名”與“替身”兩部分,生動刻畫了冒用身份的行為邏輯,反映了古代文學中對身份欺詐現象的批判。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比喻職場、考試等場景的冒名頂替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西遊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閣百二河山把酒辨士長遷谄顔蚩笑逴龍法守風雨對床關羽桂露瑰邁國靈海況寒濑橫撄鴻法鹄立禍害護作降飲檢劾奸漸晈晈較勁焦梧桐劫灰金星草均工夫漣猗列城離婁淩虐林牙樓棼倫敦馬腹漫言媢克孟晉蒙恬密撰怒呺旁搖陰煽片鴻凄暗奇表汽車制造廠起禍崎嵚曆落篩除少媍燒焦梭倫改革蹚将土形玩藝兒歇班卸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