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非直的意思、非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非直的解釋

不但;不僅。《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今吾國雖小,然而勝兵者可得十餘萬,非直適戍之衆,鐖鑿棘矜也。”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非直才情,實能吟詠;誰知玉貌,恰有金聲。” 章炳麟 《社會通诠商兌》:“反而觀吾黨所持者,非直與宗法無似,而其實且與之僢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非直”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非”與“直”二字的本義及古文獻用例來理解。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非直”意為“不僅”、“不隻是”、“非但”,表示遞進關系,強調後項比前項程度更深或範圍更廣。它在句中起連接作用,用于否定前項的唯一性或簡單性,引出更重要的後項。

二、字義拆解與組合

  1. 非:本義為“違背”,引申為否定副詞,表示“不是”、“不對”。在“非直”中起否定作用。
  2. 直:本義為“不彎曲”,引申有多個義項:
    • 副詞義:“僅”、“隻”、“隻是”(此義項在古漢語中常見)。
    • 形容詞義:“正直”、“公正”。
    • 名詞義:“價值”、“代價”(通“值”)。
    • 動詞義:“遇到”、“當值”。
    • 連詞義:“即使”、“就是”。 在“非直”組合中,“直”取副詞義“僅”、“隻”。
  3. 組合義:“非直” = “非”(不是) + “直”(僅僅) → “不是僅僅…(而是…)”,即“不僅”、“不隻是”。

三、古文獻用例佐證

  1. 《孟子·公孫丑下》:“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 (孟子·公孫丑下)
    • 釋義:齊宣王問孟子,自己與周公相比誰更仁德智慧?孟子回答(大意):…不僅是為了看起來好看,而是要真正滿足人心。
  2. 《禮記·祭義》:“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大夫士有善,薦於諸侯。…非直 以尊讓也,教民追孝也。” (禮記·祭義)
    • 釋義:…(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尊崇和謙讓,也是為了教導百姓追念孝道。

四、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 雖未單獨收錄“非直”詞條,但在“直”字的副詞義項下(義項⑧:僅;隻是)引用了包含“非直”的古籍例句(如《孟子》例),明确了其作為“不僅”、“不隻是”的含義。
  2.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 在相關虛詞(如“非”、“直”)的辨析和連詞用法中,會涉及“非直”這類複合虛詞的用法,解釋其表示遞進關系的功能。
  3.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出版):
    • 在“直”字條下,明确列出副詞義項“僅,隻”,并常引《孟子》、《戰國策》等書證。理解“非直”需基于此義項。

五、總結 “非直”是古漢語中一個表示遞進關系的複合連詞,意為“不僅”、“不隻是”、“非但”。其構成源于否定副詞“非”與表限止的副詞“直”(義為“僅”、“隻”)的結合。理解該詞的關鍵在于準确把握“直”在此語境下的副詞義。該詞多見于先秦及兩漢文獻,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閱讀或仿古寫作中。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非直”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表示遞進關系,含義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不但”“不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非”和“直”組合而成,在古漢語中作連詞使用,強調事物或行為不限于某一層面,而是存在更深層次的關聯或擴展。例如《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非直適戍之衆”即表達“不僅僅是戍邊的士兵”之意。

  2. 文獻用例

    • 《遊仙窟》中“十娘非直才情,實能吟詠”,意為十娘不僅有才華,還擅長作詩;
    • 章炳麟《社會通诠商兌》用“非直與宗法無似”說明觀點對比的遞進性。
  3. 字義分解(補充)

    • 非:表否定,此處引申為“不限于”;
    • 直:本義為“直接”,在複合詞中虛化為強調範圍的副詞。

若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史記》及唐代文學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鼇峯百家語變賣典質鼈泠不祧吹呴大酒缸悼亡道味電離對牛彈琴爾詐我虞風飑鳳函輔車相将耕三餘一各擅勝場官話孤矯裹帶函寄環肥燕瘦悔過兼品角藝集曲可風匡國酷好醪糟磊落不凡良國玲珑透漏竛竮淩辱路絕緑依依莽壯茂緒面譽背非盤囊砰湃被褐輕才青粱情衷申冤吐氣時政記束手就縛斯羅同福吐喽鼍風魚外禍違欠污僈五司下療小兒郎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