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蹻的意思、履蹻的詳細解釋
履蹻的解釋
(1).穿草鞋。《戰國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漢 劉向 《說苑·修文》:“知天道者冠鉥,知地道者履蹻。”
(2).指草鞋。 漢 賈誼 《新書·屬遠》:“履蹻不數易,不足以至。錢用之費稱此,苦甚。”
詞語分解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 蹻的解釋 蹻 ā 同“跷”。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履蹻”是一個由“履”和“蹻”組成的複合詞,具體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義分析:
1.字詞解析
- 履(lǚ):
本義為“鞋”(如),作動詞時表示“穿鞋”“行走”,引申為實踐、經曆等抽象含義(如“履行”)。
- 蹻(qiāo/juē):
通“屩”,指草鞋或木底鞋(如《史記·孟嘗君列傳》“蹑屩擔簦”);另讀“qiāo”時表“舉足”,如“蹻足”。
2.“履蹻”的釋義
- 字面義:穿着草鞋/木鞋,形容簡樸或遠行。例如《莊子·天下》載墨子門徒“以跂蹻為服”,即穿木屐行走,體現苦行精神。
- 引申義:
- 可指艱苦跋涉(如“履蹻登山”)。
- 在古籍中或借指隱士、勞動者的裝束,象征淡泊(如提到“履舃”借指足迹或敬稱,與此類似)。
3.用法與文獻
- 多見于古文,現代罕用。例如《漢書·王褒傳》“離疏釋蹻”指放棄粗陋生活,與“履蹻”形成對照。
- 需注意與“履舃”(泛指鞋履)的區别:“舃”為複底禮鞋,“蹻”多指簡樸鞋具。
4.總結
“履蹻”核心含義為穿草鞋/木鞋行走,既指具體行為,也隱含簡樸、勞苦的象征意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常見于描述隱逸或跋涉的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蹻
履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分别是“履”和“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的部首為“屍”,總共有六個筆畫;蹻的部首為“足”,總共有十個筆畫。
來源
履蹻這個詞源自《易經》中的六十四卦之一,古人用“履”表示行走,用“蹻”表示跳躍。結合在一起,履蹻意味着行走跳躍的意思。
繁體
履蹻的繁體字是「履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履蹻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履可以寫成「屐」,蹻可以寫成「蹺」。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漢字的發展和演變。
例句
1. 他在狹窄的山道上履蹻而行。
2. 小李跳過了一條河,展示了他出色的履蹻技巧。
組詞
履蹻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履蹻不停、履蹻前行。
近義詞
履蹻的近義詞包括:行走、跳躍、翻飛等。
反義詞
履蹻的反義詞包括:停滞、困頓、跌倒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