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枉己正人的意思、枉己正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枉己正人的解釋

[rectify others and forget oneself] 己身不正,妄圖矯正他人

詳細解釋

謂己身不正,卻要去糾正他人。《孟子·萬章上》:“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枉己正人是一個具有警示意義的成語,指自身行為不正,卻要去糾正别人。其核心含義強調若不能端正自己,便無法真正匡正他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本義為彎曲、不正,引申為違背正道或錯誤行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為“不正;彎曲”。

  2. 指自身、自己。

  3. 動詞,意為糾正、匡正。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釋義為“使正直;改正”。

  4. 泛指他人或外界。


二、成語釋義

枉己正人(wǎng jǐ zhèng rén)


三、典故與出處

源自《孟子·萬章上》: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孟子認為,從未有自身不正卻能匡正他人者,更遑論犧牲自己尊嚴去矯正天下。此句深刻體現了儒家“修身”為先的思想。

來源:《孟子譯注》楊伯峻注譯,中華書局。


四、用法與例句


五、近義與反義


六、權威引用

  1. 《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指出:

    “枉己正人”揭示道德實踐的根本邏輯——欲正人,必先正己。

  2. 《中華成語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分析:

    該成語常用于警示領導者或教育者,若自身行為失範,其權威性與說服力将蕩然無存。


“枉己正人”深刻批判了道德虛僞性,強調自律是教化他人的前提。其思想内核源自儒家經典,至今仍具現實教育意義,提醒人們言行一緻方能立信于人。

網絡擴展解釋

“枉己正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ǎng jǐ zhèng rén,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核心釋義

出處與背景

用法與語境

補充說明

示例造句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搜狗百科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煮蚌鐮邊事猼訑策應蟾輝塵動俶詭詞林紀事打天下電吹風碟酌鼎能斷骨多于帆席廢帝漨浡父親绠套規簡豪吏合圖活財神建辰月劫持敬業樂羣坑蒙硍硃颲颲立于不敗之地妙旨嬭嬭男兒有淚不輕彈跑電皮掌遷滿窮理盡性囚執熱暑汝窯三叉路傷廉山和尚紳士拾骨受衆束金黍田斯大林算計儓佟鐵叉屯備僞字污樽先代消破小衣子兒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