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吏的意思、筆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吏的解釋

指擔任書寫職務的低級官吏。 唐 沉亞之 《祝楠木神文》:“及寤怪嘆,以告筆吏,扃曰:斯癘鬼也。”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筆吏疲於寫録,僮隸奔走往來。” 宋 陸遊 《南唐書·盧郢傳》:“忽顧筆吏,口占使書,不竄易一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筆吏(bǐ l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指古代官府中負責文書撰寫、記錄或抄寫工作的低級官吏。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構詞解析

    • 筆:本義指書寫工具,引申為“書寫、記錄”的動作。《說文解字》釋:“筆,所以書也。”
    • 吏:古代泛指官府中的辦事人員,層級低于“官”。《周禮·天官》注:“吏,治人者也。”

      合稱“筆吏”,即“執筆之吏”,凸顯其以文書處理為核心的職能。

  2. 曆史語境

    該詞多見于宋元文獻,如《宋史·職官志》載地方機構設“筆吏”專司案牍;元代《吏學指南》稱:“刀筆吏,主文案者也。”


二、職能與社會地位

  1. 核心職責

    • 起草公文、謄錄檔案、保管文書。
    • 協助官員處理訴訟、賦稅等事務性記錄,故又稱“刀筆吏”(“刀”指修改文書的工具)。
  2. 階層屬性

    屬“胥吏”階層,無品級且地位卑微。清代顧炎武《日知錄》雲:“今之吏員,古之府史胥徒也……位卑而權實重。” 反映其雖無決策權,但因熟悉律例文書而具實際影響力。


三、文化引申與演變

  1. 文學意象

    詩詞中常借“筆吏”暗諷文牍主義,如陸遊詩歎:“刀筆吏從今謝病歸”,隱喻官場文書之繁冗。

  2. 現代轉義

    當代語境中,該詞偶用于戲稱從事繁瑣文字工作者,但古義仍為主導。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徐元瑞《吏學指南》(浙江古籍出版社)
  4. 顧炎武《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關聯詞拓展:刀筆吏、書吏、胥吏、文牍。

網絡擴展解釋

“筆吏”是古代官職體系中的一種低級官吏,主要負責文書書寫、記錄等文字工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筆:象征書寫工具,代表文書處理職能。
    • 吏:指古代官府中處理具體事務的基層公務人員,區别于高級官員。 合稱“筆吏”即指以書寫為主要職責的基層文職人員。
  2. 職責範圍 根據文獻記載,筆吏需承擔:

    • 官方文書的起草、謄錄(如宋代歐陽修《歸田錄》提及“筆吏疲于寫錄”)。
    • 會議或口述内容的即時記錄(如《南唐書》描述盧郢“口占使書,不竄易一字”)。
  3. 曆史背景 唐代沈亞之《祝楠木神文》等文獻顯示,筆吏在官府運作中承擔基礎但關鍵的文字工作,常與“僮隸”等雜役并列,反映其地位較低。

  4. 權威定義 漢典等工具書明确标注其含義為“擔任書寫職務的低級官吏”,現代詞典釋義與此一緻。

筆吏是古代官僚體系中負責文書處理的基層職位,需具備較高文字能力但社會地位有限,常見于唐宋文獻記載。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案例,可查閱《歸田錄》《南唐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法飽練世故北楚補輯巢車車駮車馬客崇信怆恻疵悔大昏蠹蟫風略奮武佛影腑肺婦功撫字催科缟冠刮削器河濱互反戶貫腳繃狡谲忌憤精粗匡俗狂章寬韻岚翠雷同盲瞀帽裙眉留目亂渺無影蹤糜亂尼龍袍繭胚芽前古未聞僑家喬樹掐死氣竭聲澌侵晩起儛柔願掃貨勺铎施靈十裡無真言筮日說誇嗣承套供騰嬉屠母窩瓜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