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腳繃的意思、腳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腳繃的解釋

腳絣。《水浒傳》第六三回:“鷺鶿腿緊繫腳綳,虎狼腰牢拴裹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腳繃(jiǎo bēng)是漢族傳統服飾中用于固定褲腿或綁腿的長條形布帶,常見于古代勞動服飾及部分民族服飾中。其核心功能為束緊褲腳,便于行動并防塵防蟲。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形制與材質

    腳繃通常為長約1米、寬約10厘米的布帶,材質以棉麻為主,兩端可綴繩扣或直接系結。其形制與“行纏”“綁腿”類似,但更側重下肢防護功能《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

  2. 功能屬性

    用于纏繞小腿至腳踝部位,束緊寬松褲腳,避免勞作時褲腿勾絆,兼具防寒、防蟲蛇叮咬及減少塵土侵入的作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著,商務印書館,2011年)。


二、文化與社會語境

  1. 曆史應用場景

    常見于農耕、行軍、挑夫等體力勞動者群體。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可見挑夫使用腳繃的形象,印證其作為勞動防護工具的實用性《中國服飾史》(黃能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與“綁腿”的區分

    部分地方志将腳繃歸為綁腿的簡化形式,但嚴格而言:

    • 綁腿:覆蓋整個小腿,多用于軍事服飾;
    • 腳繃:僅束緊腳踝處褲腳,屬民用勞動裝備《中國民俗服飾文化》(張競瓊著,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年》。

三、語言演變與地域差異


四、文化價值

腳繃作為非物質遺産的組成部分,反映了傳統服飾適應生産需求的智慧。其形制演變關聯古代紡織技術、勞動保護意識及社會階層分工,是研究漢族民俗生活的重要實物載體《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王金華著,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年》。

網絡擴展解釋

“腳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jiǎo bēng(注音:ㄐㄧㄠˇ ㄅㄥ),原指古代綁腿的帶子,稱為“腳絣”。例如《水浒傳》第六三回描述:“鷺鶿腿緊繫腳綳,虎狼腰牢拴裹肚”,表明其作為服飾配件的用途。

二、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可比喻身體或行動受限制的狀态,例如:

  1. 字面限制:指雙腳受傷或被束縛,無法自由行走;
  2. 抽象比喻:形容工作、生活中遭遇阻礙,如“被規則束縛,如同腳繃般難以施展”。

三、現代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也可指繃緊腳部的動作,例如體育運動中“雙腳繃踢需保持腳尖緊繃”。

四、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比喻義主要來自中等權威性詞典,而基本釋義在多個高權威來源(、2、4等)中一緻。若需完整信息,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相關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稗乘邦家之光豹鞹賓遊讒語乘龍配鳳舛倚鹑緯純銀澹泊谛睨斷落對景恩言法燈風議糞土幹茨臘槁項黃馘海表豪細虎疫假局子蔣生迳江湘焦臭交映鲸鳄決意隽快開納苦茶饋饩枯磔來廷匳具莅事者柳跖曆葉峍崪免卻媲德拼攏聘求前茅青霄翼區區之心屈威人影兒入王始料十室容賢天中天挑唆銅渾儀投兵飨帝象話歊溽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