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缟冠的意思、缟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缟冠的解釋

(1).白色生絹制的帽子。用于祥祭。《逸周書·器服解》:“縞冠素紕。”《禮記·玉藻》:“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 孔穎達 疏:“縞是生絹而近吉,當祥祭之時,身著朝服,首著縞冠,以其漸吉故也。”《魏書·禮志三》:“有司陳祥服如前,侍中跽奏,請易祭服,進縞冠素紕,白布深衣,麻繩履。”

(2).白色生絹制的帽子。用于兇事。《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 賜 ,爾何如?’對曰:‘得素衣縞冠,使於兩國之間,不持尺寸之兵,升鬥之糧,使兩國親如弟兄。’”《隋書·禮儀志六》:“凡大疫、大荒、大災則素服縞冠。”參見“ 縞衣白冠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缟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用白色生絹制成的帽子,主要用于特定禮儀場合。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缟”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生絹,“冠”即帽子,合稱意為白色生絹制成的帽子。
  2. 用途分類

    • 祥祭場合:用于喪禮後的祭祀儀式,象征從兇喪逐漸過渡到吉禮。例如《禮記·玉藻》提到“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孔穎達注釋稱“當祥祭時,身着朝服,首戴缟冠”。
    • 兇事場合:指參與喪事或其他不祥之事時佩戴。如《韓詩外傳》記載孔子弟子子貢曾言“得素衣缟冠,使于兩國之間”,以缟冠象征和平化解沖突的使命。

二、文化背景

缟冠的白色生絹材質體現了古代禮制對服飾的嚴格規範,白色既用于喪葬(表哀悼),也用于特殊禮儀(如和平交涉),通過不同場合的佩戴傳遞特定象征意義。

三、文獻例證

“缟冠”是古代禮儀服飾的典型代表,其用途與材質均體現了禮制文化中對顔色、場合的細緻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缟冠的意思

缟冠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白色的帽子”。在古代,帝王或貴族在喪葬儀式上穿戴的帽子多為白色,所以缟冠也常用來象征悲痛和哀悼。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缟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糸”(纟)部,右邊是“高”(高)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詞語來源

缟冠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服飾文化,帝王或貴族在葬禮上會穿戴白色的帽子,以示哀悼。缟字指的是一種白色的綢緞,用來制作這種哀悼帽子,後來衍生出了表示喪服的詞語“缟素”。

繁體字

缟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縞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缟字的寫法略有不同,是由兩個“纟”(糸)字組成,中間加上一橫表示帽子的部分。

例句

他穿着缟冠,表示他正在喪失摯愛的人。

組詞

缟衣、缟素、缟帶、缟約。

近義詞

白冠、喪冠。

反義詞

花冠、華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