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的意思、崇信的詳細解釋
崇信的解釋
[believe in(a religion)] 崇尚信義;崇奉
崇信教義
詳細解釋
(1).猶寵信。《書·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荒怠弗敬……崇信姦回,放黜師保。” 孔 傳:“姦邪之人反尊信之。”《三國演義》第一回:“ 桓帝 禁錮善類,崇信宦官。”
(2).尊重信任;尊崇信仰。《後漢書·陽球傳》:“初舉孝廉,補尚書侍郎,閑達故事,其章奏處議,常為臺閣所崇信。”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有一老僧號 大颠 ,頗聰明,識道理……及來 袁州 ,留衣服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明史·外國傳一·朝鮮》:“東海波臣,惟知崇信釋氏,他未遑也。” 郭沫若 《文藝論集·王陽明禮贊》:“于是崇信儒家、崇信 孔子 的人隻是崇信的一個歪斜了的影象。” 劉心武 《班主任》:“可愛而又可憐的 謝惠敏 啊,她單純地崇信一切用鉛字新排印出來的東西。”
(3).崇尚信義。 晉 張協 《露陌刀銘》:“露陌在服,威靈遠振,遵養時晦,曜德崇信。”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後趙·石勒》:“漚麻池之忿,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讎匹夫乎?”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 信的解釋 信 ì 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無音信。 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隨便,放任:信手(隨手
網絡擴展解釋
“崇信”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1.尊崇信仰
指對某種宗教、思想或人物極度推崇并虔誠信仰。例如:
- 《明史》提到朝鮮“惟知崇信釋氏”(即尊崇佛教);
- 《初刻拍案驚奇》描述徽州人“崇信佛事”;
- 大理國百姓以“崇信佛教為榮”。
2.崇尚信義
強調重視誠信、道義等品德。例如:
- 晉代張協《露陌刀銘》中“曜德崇信”;
- 北魏崔鴻記載石勒“崇信于天下”以彰顯德行。
3.寵信
指統治者或上位者對某人過分偏愛信任,多含貶義。例如:
- 《三國演義》提到漢桓帝“崇信宦官”導緻朝政腐敗;
- 《尚書·泰誓》批評商纣王“崇信奸回”。
補充說明
“崇信”在名字中也有寓意,如“崇”象征高尚、推崇,“信”代表誠實守信。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信》這個詞意思是指對某種信仰或信念持有極高的尊重、堅定的信任和堅持。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首,左邊的部首是山,右邊的部首是言。其中,山部表示高遠、注重,言部表示言語、語言。該詞在字形上圖像化地表示了對高遠的言語或信念的尊重和堅守。
《崇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先秦時期開始形成的。在繁體中,崇字保持了與簡體相同的基本形狀和部首,隻是筆畫多一些。
古時候、漢字中的《崇信》寫法和今天的寫法基本相同。通過一種平穩連貫的線條來形成這個詞,它表達了對信仰或信念的高度敬重和堅定承諾。
以下是《崇信》的一些例句:
1. 他崇信佛教,并為此每天誦經。
2. 她崇信科學,因此對于任何未經證實的理論持懷疑态度。
3. 這個宗教團體的教徒們都崇信一位特定的神。
一些與《崇信》相關的組詞可能有:
1. 崇拜:對某個人、事物或理念極度尊崇和崇拜。
2. 信仰:對于宗教、哲學或其他價值體系的堅定信任和歸屬感。
3. 信念:個人對于某個事物或理念的堅定信心和認同。
4. 尊重:對他人的權利、價值和意見持有敬重和重視的态度。
一些與《崇信》相對的反義詞可能有:
1. 懷疑:對于某事物的真實性或有效性持有懷疑和不确定的态度。
2. 不信任:對于他人的動機或誠信性持有懷疑和缺乏信任的态度。
3. 反對:對某個觀點或行為持有不同意見或反對的态度。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