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don;forgive;excuse] 寬容饒恕
他指望他寬恕和同情
市長絲毫不寬恕這種人
(1).寬大仁恕。《漢書·酷吏傳·嚴延年》:“時 黃霸 在 潁川 ,以寬恕為治,郡中亦平,婁蒙豐年,鳳皇下,上賢焉,下詔稱揚其行,加金爵之賞。”《魏書·序紀·文帝》:“ 始祖 與隣國交接,篤信推誠,不為倚伏以要一時之利,寬恕任真,而遐邇歸仰。”《舊唐書·韓思複傳》:“ 思復 少襲祖爵。初為 汴州 司戶參軍,為政寬恕,不行杖罰。”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先悼王善六合槍》:“闊懷大度,撫僚屬以寬恕,喜人讀書應試,人皆深感其惠。”
(2).饒恕,原諒。《隋書·東夷傳·高麗》:“蓋當由朕訓導不明,王之愆違,一已寬恕,今日以後,必須改革。” 宋 蘇轼 《與郭功父書》之四:“辱訪臨,感怍,獨以忽遽為恨,迫行不往謝,惟寬恕,乍熱萬萬自重。”《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不如你看日前夫妻之面,寬恕了我,放了這官人罷。”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六:“我應該感激她,應該寬恕她,雖然她在别的時候說了謊。”
“寬恕”是一個複雜且深刻的概念,通常指在受到他人傷害後,主動選擇放棄怨恨、報複心理,并嘗試以理解或接納的态度對待過錯方的行為。以下是其核心内涵的詳細解析:
寬恕并非單純的原諒或遺忘,而是情感與認知的雙重轉變:
對他人的寬恕
原諒他人的過錯,如背叛、欺騙等,常見于人際關系修複中。
自我寬恕
接納自己曾經的錯誤,減輕内疚與自責,促進心理健康。
有條件與無條件寬恕
寬恕的本質是通過内在力量超越傷害,實現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和解,最終導向心靈的平靜與自由。
寬恕是一個含義深遠的詞彙,指的是原諒别人的過錯、錯誤或傷害。它代表着對他人所犯錯誤的寬容和諒解,同時也包含着自我釋放和和解的意義。
寬恕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宀(寶蓋)和心(心髒),寶蓋是表示房屋的意思,心代表着内心。從字形上看,寬恕意味着在内心中給予别人寬容和諒解的房子。
寬恕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出現在《論語·公冶長》一章中。它在古代的繁體寫法為「寛恕」,其中「寛」用「宀」代替了部首「廣」,「恕」保留了現代的寫法。這種寫法也體現了寬大仁慈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複雜。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寬恕的古時漢字寫法是「寛恕」,其中「寛」表示寬廣、寬大的意思,「恕」表示寬恕、寬容、寬厚的意思。古人在書寫寬恕時,字形比現代簡化字更複雜,但字義和現代相似。
以下是一些寬恕的例句:
1. 我決定寬恕他的錯誤,重新給他一個機會。
2. 她漸漸地寬恕了丈夫的背叛,希望能重新建立起家庭的和諧。
3. 寬恕不是容忍,而是一種内心的釋放。
與寬恕相關的組詞包括寬容、寬宏大量、寬大等。
寬恕的近義詞包括原諒、諒解、饒恕,反義詞則有報複、怨恨、嫉妒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