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箕與畢為二星宿名,據傳箕星主風,畢星主雨。《文選·張協<雜詩>之九》:“雖無箕畢期,膚寸自成霖。” 張銑 注:“箕星主風,畢星主雨。期,會也,月與箕會則風,畢會則雨。” 宋 蘇轍 《燕山》詩:“中開哆箕畢,末路牽一線。” 明 王廷陳 《詠懷》:“箕畢各有好,況此世上羣。”
“箕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箕星與畢星是中國古代二十八宿中的兩個星宿,分别對應不同的自然現象:
《文選·張協<雜詩>之九》:“雖無箕畢期,膚寸自成霖。”
蘇轍《燕山》詩:“中開哆箕畢,末路牽一線。”
箕和畢也可指兩種農具:
《箕畢》是指中國古代星座中的兩個星群:箕宿和畢宿。
《箕畢》分為兩個字,其中“箕”的部首是“竹”,總筆畫數為14;“畢”的部首是“毛”,總筆畫數為10。
中國古代的星座名稱多與周天大象中的形狀、圖案有關。據史書記載,箕宿是農曆六月中秋時節,在天空中以七顆星組成箕形明亮可見;畢宿則是一個星群,包括五顆離群星和其他星星。
《箕畢》的繁體字為《箕畢》。
在古代漢字書寫時,寫《箕畢》的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箕:古代寫法以田字形狀為底,其中上半部分畫三個橫線表示象田,下半部分留空,上面畫一個斜線表示箕柄。
畢:古代寫法以刀劍形狀為底,一刀二魚表示畢。
夜空中,我仰望着《箕畢》兩個星座,感歎宇宙的浩瀚和神奇。
組詞有:箕形、箕宿、箕星、畢宿、畢星等。
近義詞有:箕宿畢、立畢箕、箕星畢等。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