攓掇的意思、攓掇的詳細解釋
攓掇的解釋
摘取。 唐 柳并 《<意林>序》:“ 隋 代 博陵 李文博 攓掇諸子,編成《理道集》十卷。”
詞語分解
- 攓的解釋 攓 ā 古同“搴”,拔取。 古同“攐”,把衣服提起來。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掇的解釋 掇 ō 拾取;摘取:掇拾。掇弄。 用雙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攓掇"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主要可以從字義拆分和古籍用例兩方面來理解:
-
基本含義:摘取、拾取
- 字義分析:
- 攓 (qiān): 本義為“拔取”、“摘取”。《說文解字》未直接收“攓”字,但收有“搴”,意為“拔取”。後世常以“攓”通“搴”。《漢語大字典》釋“攓”為“拔取;摘取”。
- 掇 (duō): 本義為“拾取”、“摘取”。《說文解字·手部》:“掇,拾取也。”
- 組合義: “攓”與“掇”二字意義相近,都有“取”的意思。二字連用構成同義複合詞,強調“摘取”、“拾取”的動作。如《莊子·至樂》郭象注:“攓掇,拾取也。”
-
古籍用例與引申:
- 具體動作: 指用手摘取或拾取東西。例如《後漢書·崔骃傳》:“攓掇其華,而飏英于外。”(摘取它的花朵,将精華傳播到外面)。此處指摘取花朵。
- 抽象引申: 有時可引申為“獲取”、“采取”、“收集”。例如揚雄《方言》卷一:“攓掇,取也。南楚曰攓掇。” 這裡“攓掇”即表示“獲取”之意。
“攓掇”是一個古漢語動詞,核心意思是摘取、拾取。它強調用手去獲取物品的動作,既可用于具體事物(如摘花),也可在特定語境下引申為抽象意義上的獲取或收集。
參考來源:
-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 (漢)許慎 撰,(清)段玉裁 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清)郭慶藩 撰:《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 (南朝宋)範晔 撰,(唐)李賢 等注:《後漢書》,中華書局。
- (漢)揚雄 撰:《方言》,收入《四部叢刊》本。
網絡擴展解釋
“攓掇”是一個較為少見的詞語,其解釋如下:
拼音:qiān duō
含義:指“摘取”或“拾取”,常用于描述對事物的選擇性獲取。
補充說明:
-
詞義辨析:
該詞與“撺掇”(cuān duo,意為“慫恿”“鼓動”)字形相近但意義完全不同,需注意區分。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古典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例如:“攓掇古籍中的精華”可理解為摘錄經典内容。
常見混淆詞對比:
詞語 |
拼音 |
含義 |
來源 |
攓掇 |
qiān duō |
摘取、拾取 |
查字典、天奇教育 |
撺掇 |
cuān duo |
鼓動、慫恿 |
漢典、搜狗百科 |
若需進一步了解“撺掇”或其他相似詞,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霭霭闆片寶攤報衙察辯剗磢長差僝工赤蛇沖牀楚烏大吵大鬧帶牛佩犢單口相聲誕率電訊帝緒豆蔻年華放遷高謝革典哥羅仿公良怪詭核叙鶴轸僭虐繼絕存亡九夜隽賢君指空堕樂業安居癃腫鸾绡綠鬓朱顔馬夾袋冒愬梅實靡草木皮散人牛黃狗寶秾繁褰裳榮啓期三真六草山樝山止川行生石灰石中黃漱澣夙孤碎片時間饕惡挑逗推科餧餓汙漬線裝書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