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弦的意思、母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弦的解釋

弦樂器上的粗弦。與“子弦”對稱。 宋 姜夔 《徵招》詞小序:“琴家無媒調,商調之類皆徵也,亦皆具母弦而不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母弦”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專業指向的詞彙,主要應用于傳統音樂領域,特指古琴等弦樂器中作為基準音的核心弦。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與詞源

    “母”在漢語中常表“本源、基礎”之意,“弦”指樂器上的絲線或金屬線。結合二者,“母弦”指樂器中起定調作用的基礎弦。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樂論典籍,如《樂書要錄》中記載“調音必先定母弦”,強調其在音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2. 音樂學定義

    在古琴演奏中,母弦通常指七根弦中的第三弦(仲呂弦),因其音高與十二律呂中的“黃鐘”标準音對應,成為校準其他弦的基準。宋代《琴史》提及“母弦為衆音之綱”,說明其統領音律的功能。

  3. 文化象征意義

    母弦在傳統文化中被賦予哲學内涵,《禮記·樂記》以“大樂必易,大禮必簡”為理念,母弦作為“易簡”之道的象征,代表音律和諧的根本原則。

  4. 現代應用擴展

    當代音樂理論中,母弦概念延伸至弦樂器調律技術,如古筝、琵琶的定弦均需參照基準弦,這一術語仍保留于專業教材與學術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

“母弦”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專業的詞語,主要用于描述弦樂器的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母弦指弦樂器上的粗弦,與細的“子弦”對稱存在。這種命名體現了弦的粗細差異及音高關系,粗弦通常用于演奏低音部分。

  2. 文獻來源
    宋代詞人姜夔在《徵招》詞小序中提到:“琴家無媒調,商調之類皆徵也,亦皆具母弦而不用。”說明古琴等傳統樂器中,母弦雖存在但可能因調式需求未被實際使用。

  3. 結構與功能
    從漢字結構看,“母”為獨體字,“弦”為左右結構,但此處的“母”主要強調弦的主次關系,而非字形本身。在樂器中,母弦因較粗,振動頻率低,音色渾厚,常作為基礎音支撐。

  4. 相關術語

    • 子弦:與母弦相對的細弦,音高較高,多用于演奏旋律。
    • 無媒調:古琴調式之一,可能因不啟用母弦而得名(如姜夔所述)。
  5. 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傳統音樂或古琴研究領域,日常使用較少。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琴專業文獻。

總結來看,“母弦”是傳統弦樂器的重要部件概念,其定義和用途在曆史文獻與樂器實踐中均有明确體現。

别人正在浏覽...

備防辨括閉口無言博學多聞曾母暗沙綽裕賜對戴氣地動坊中語鳳翅諷動俯近富饒福壽齊天含嗔黃丕烈沍寒江亭怨薦臻矜奮經變荊棘聚蓄柯亭竹良宵列叙零支漏縫敏劭母株南面稱尊鳑鲏潘瀾畔離配量披剃撲通氣幹齊心協力全份驅蹙三霭歃辭閃槌雙曜順齒肆眚斯文怗怗竦竦頭役突馳徒侶外合裡差望遊問絞無可奉告碔石響胡蘆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