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斤估兩的意思、掂斤估兩的詳細解釋
掂斤估兩的解釋
猶言掂斤播兩。《隋唐演義》第九六回:“一飯之恩,報以千金,豈是掂斤估兩的事?”參見“ 掂斤播兩 ”。
詞語分解
- 掂的解釋 掂 ā 用手托着東西估量輕重:掂掇。掂量(“量”讀輕聲)。掂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兩的解釋 兩 (兩) ǎ 數目,二。一般用于量詞和“個、半、千、萬、億”前:兩個黃鹂。兩本書。 雙方:兩可。兩邊。兩便(客套用語,彼此方便)。兩旁。兩側。兩袖清風。兩敗俱傷。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十兩(一市斤。舊
網絡擴展解釋
“掂斤估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diān jīn gū liǎ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過分計較或品評事物的優劣,常帶有貶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原指用手掂量物體的重量,引申為對事物或利益進行精細的衡量和比較。
- 比喻義:強調對小事過于計較,或在評價時過分挑剔細節,缺乏大度。
二、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出自清代褚人獲的《隋唐演義》第九六回:“一飯之恩,報以千金,豈是掂斤估兩的事?”,原指不應在回報恩情時算計得失。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如“他為人掂斤估兩,難成大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
斤斤計較、锱铢必較 |
豁達大度、慷慨大方 |
分斤掰兩、讨價還價 |
不拘小節 |
四、使用場景
- 批評過分計較:如“朋友間若總掂斤估兩,難免傷了情分”。
- 評價事物優劣:如“選購商品需理性,不必掂斤估兩”。
五、注意事項
- 語境適用: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 情感色彩:含貶義,使用時需注意場合,避免冒犯他人。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隋唐演義》或相關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掂斤估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斤兩制衡,在稱重物品時,使用手掂重量或者用眼睛估算重量。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在處理事物時精确、準确地衡量和估計。
根據康熙字典的考證,掂斤估兩的部首分别是手和斤,其中手是意指人的手部,斤則是古代用來稱量物品的一種單位。根據筆畫順序,手部的筆畫為4畫,斤部的筆畫為4畫,所以整個成語的總筆畫為8畫。
掂斤估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商貿活動,特别是需要衡量和估計物品的重量時。在古代,人們沒有計量器具,所以隻能憑借經驗和感覺進行稱重和估算。掂斤估兩這個成語的出現,就是為了形容人們在沒有精确測量工具的情況下,憑着自己的感官去進行重量的估算。
在繁體字中,掂斤估兩的寫法是「掂斤詁兩」。這與簡體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但意思和發音都是相同的。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掂斤估兩的寫法稍有變化,掂字的古代寫法是「掂」,斤字的古代寫法是「斲」,估字的古代寫法是「錮」,兩字的古代寫法是「兩」。
以下是一個使用掂斤估兩的例句:他雖然沒有測量工具,但是他憑着多年的經驗,能夠準确地掂斤估兩。
掂斤估兩的相關組詞有掂量、衡量、稱重等,它們都與衡量、估算物品的重量相關。
與掂斤估兩近義的成語有斤斤計較、權衡利弊等,它們都表示在處理事情時要謹慎考慮利弊得失。
反義詞是不計較、毫不在乎、隨意等,表示對事物不進行衡量估計,不考慮重量或者重要性。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