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矶的意思、斷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矶的解釋

突出水邊的陡峭石灘。 唐 陳子昂 《萬州曉發放舟乘漲還寄蜀中親朋》詩:“嘯旅乘明發,奔橈騖斷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文學意象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含義:

    • 斷: 本義指截開、分開,引申為陡峭、不連續、孤絕之意。
    • 矶: 指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
    • 合義: 指斷裂、陡峭、孤立地矗立在水邊的岩石或石崖。它強調的是一種地貌特征——臨水、陡峭、形态突兀或斷裂。
  2. 文學意象(引申義): 在古典詩詞中,“斷矶”常被用作一種蒼涼、孤寂、荒僻或引發羁旅愁思的自然景象。它營造的意境往往是:

    • 孤絕感: 突出岩石的孤立無依,常與漂泊、離愁等情感相聯繫。
    • 荒涼感: 暗示人迹罕至,環境險峻或蕭瑟。
    • 時間感/滄桑感: 岩石的斷裂形态可能暗示着歲月的侵蝕或曆史的變遷。
    • 險阻感: 作為水路或岸邊的一個顯著地标,有時也暗示行路的艱難。

權威來源參考:

“斷矶”指水邊陡峭、孤立、形态似斷裂的岩石或石崖。在文學語境中,它超越了單純的地貌描述,成為一種蘊含孤寂、蒼涼、荒僻、羁旅愁思等情感的經典意象。其解釋可在權威語文詞典《漢語大詞典》及蘊含此類意象的經典古詩文(如王維、溫庭筠作品及其評注)和古代地理文獻(如《水經注》)中得到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斷矶”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突出水邊的陡峭石灘,通常由岩石經水流侵蝕或地質作用形成,具有險峻的地貌特征。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溯源
    最早見于唐代陳子昂的詩作《萬州曉發放舟乘漲還寄蜀中親朋》:“嘯旅乘明發,奔桡骛斷矶”,描繪了行舟經過陡峭石灘的場景。
    南宋劉過《唐多令》中亦有“黃鶴斷矶頭,故人今在不?”的描寫,借“斷矶”烘托蒼茫意境。

  2. 構詞解析

    • 斷:形容地形斷裂、陡峭。
    • 矶:指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常與“斷”組合強化險峻之意。

三、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秉鈞缽拿嘗禘長府長桑翁車轍馬迹蟲言鳥迹出演電熱杯典谒二江迩英殿翻然改圖分别門戶豐腹負地矜才撫掌躬行實踐寒露好戲昏婣火畜和稀泥降級嚼谷寬空亮弼留軍壁邺眬瞳賣百舌蒙袂綿白糖摩弄片茶偏論枰棊聘享全護犬彘人地蕤綏三吏神道設教省閱聖祖濕潤適徙順刃舒適鎖甲貪滿洮研騰聞投到王恭氅枉欲萬笏微孔小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