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恭德的意思、恭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恭德的解釋

(1).謙恭的品德。《國語·晉語九》:“昔先主 文子 少釁於難,從 姬氏 於公宮,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

(2).大德。《舊唐書·孝友傳·崔沔》:“儉,德之恭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納諸惡,無乃不可乎!”按,此引自《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恭德,作“共德”。 俞樾 《群經平議·春秋左傳一》:“ 杜氏 不釋‘共’字,共當讀為洪……下文又曰‘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猶雲有大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恭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謙恭的品德
    指個人在言行中表現出的恭敬、謙遜态度,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禮儀的結合。例如《國語·晉語九》提到“有恭德以升在位”,說明恭敬的品德是立身處世的重要基礎。

  2. 大德
    廣義上指高尚的德行或重要的道德準則。如《舊唐書》引《左傳》内容時提到“先君有恭德”,将“恭德”與“節儉”等美德關聯,體現其作為核心道德規範的意義。

二、延伸解析

三、古籍與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恭德的意思

恭德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非常恭敬和尊重之意。它取義自儒家經典《尚書大傳》中的“恭敬威儀,尊德敬業”,強調了人們應該對待他人和事物時要恭敬有禮,尊重他人、尊重道德規範和職業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恭(gong)字的部首是心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德(de)字的部首是彳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尚書大傳》又稱《大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裡面蘊含着儒家禮儀與道德觀念。恭德一詞來源于這本經典,并被廣泛引用于漢語中,成為形容人們對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的詞語。

繁體

恭德的繁體字是「恭德」,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恭(gong)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而德(de)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上部分多畫成一道橫線。

例句

1. 他對長輩非常恭敬,言談舉止都有恭德之風。
2. 她一心緻力于慈善事業,展現了恭德的精神。

組詞

恭敬、敬重、恭順、敬業

近義詞

尊重、敬重、尊敬

反義詞

粗魯、不敬、不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