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扣槃捫燭 ”。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同扣槃扪燭。
“扣盤扪龠”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kòu pán mén yuè,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強調因缺乏實踐經驗而導緻對事物的理解存在局限性。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拆解
比喻意義
成語借盲人通過間接方式(聽聲、觸形)認識太陽的故事,諷刺僅憑片面經驗或他人描述去理解事物本質的局限性,強調實踐與全面認知的重要性。
此成語源自宋代蘇轼的《日喻》。文中描述一位盲人向他人詢問太陽的形狀:
蘇轼通過此典故,不僅批判了“紙上談兵”的認知方式,也隱含對當時士人空談學問、忽視實踐的諷刺。現代語境中,該成語可關聯到“信息繭房”“認知偏差”等概念,提醒人們避免以偏概全。
《扣盤扪龠》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現代漢語中已經較少使用。該詞的意思是觸摸琴盤和彈琴,也可以指音樂的演奏。
《扣盤扪龠》由五個部首組成:手部(扌),皮部(⺲),扌部(扌),龍部(⺦)和足部(⻊)。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可以拆分成16畫。
《扣盤扪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樂器。在古代,龠是一種竹制的吹奏樂器,類似于現代的箫。扪則表示觸摸或彈奏的動作。因此,《扣盤扪龠》這個詞最初是形容人們觸摸或演奏樂器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扣盤扪龠對應的漢字分别是「扣」、「盤」、「懑」和「龠」。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扣盤扪龠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在扣盤扪龠中的「扌」部分可以寫作「才」,而龠部分可以寫作「龍」。
1. 沉醉于扣盤扪龠的音樂中,我感受到了無盡的快樂。
2. 老師展示了如何正确地扣盤扪龠,我們都被他的技巧所折服。
組詞:扣門、盤旋、扪心自問、龠音。
近義詞:彈奏、演奏、擊打樂器。
反義詞:聽覺、靜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