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陽殿的意思、乾陽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陽殿的解釋

隋 洛陽宮 殿名。 隋 杜寶 《大業雜記》:“ 乾陽門 東西亦有軒廊,周帀門内一百二十步,有 乾陽殿 ,基高九尺,從地至鴟尾高一百七十尺。”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谏》:“ 貞觀 四年,詔發卒修 洛陽宮 乾陽殿 ,以備巡幸。 張元素 上書極諫雲:‘ 阿房 成, 秦 人散; 章華 就, 楚 衆離; 乾陽 畢功, 隋 人解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乾陽殿”是中國古代隋唐時期洛陽紫微宮的重要宮殿,具有豐富的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與定義

乾陽殿(音 qián yáng diàn)是隋朝洛陽宮城紫微宮的核心建築之一,作為外朝正衙主殿,承擔國家禮儀、朝會等重要職能。


曆史沿革

  1. 隋朝時期
    隋炀帝營建洛陽城時,乾陽殿是紫微宮三大殿之首,象征皇權核心。據《大業雜記》記載,其基座高九尺,從地面至屋脊鸱尾總高約170尺(約51米),規模宏大。

  2. 唐朝更名
    唐代改稱“乾元殿”,仍為重要政治場所。武則天時期将其上層拆除,改建為明堂(後稱萬象神宮),成為武周政權的标志性建築。

  3. 五代時期
    後梁、後唐等政權沿用此殿,名稱先後改為“朝元殿”“宣德殿”,延續其政治功能。


建築與規模


相關典故

唐貞觀四年(630年),太宗拟重修乾陽殿,大臣張元素上書谏止,以“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衆離;乾陽畢功,隋人解體”警示勞民傷財的教訓,最終太宗采納谏言,停修此殿。


乾陽殿不僅是隋唐洛陽宮城的建築代表,更見證了隋炀帝、武則天等帝王的政治舉措與曆史興衰。其名稱更疊與功能演變,成為研究古代宮殿制度與政治文化的重要線索。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乾陽殿的意思

《乾陽殿》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名詞。它指的是一座位于古代王宮内的殿堂。在古代中國,乾陽殿是帝王行政和居住的地方,也是舉行重要儀式和會議的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乾陽殿的拆分部首是“乙”,它們的筆畫分别為:

來源和繁體

《乾陽殿》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它出現在曆史記載、文學作品和宮廷建築等方面。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乾陽殿」。

古時候漢字寫法

乾陽殿這個詞在古時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其中“乾”字通常是使用繁體“乾”的寫法,即「乾陽殿」。

例句

1. 乾陽殿是古代皇帝辦公的地方。

2. 在乾陽殿舉行的儀式莊重而莊嚴。

組詞

乾陽殿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乾陽殿相關的近義詞包括:

乾陽殿的反義詞可以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