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腴的意思、膏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腴的解釋

[fertile] 肥沃

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戰國策·趙策》

他們進行了適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變得膏腴起來。——《土地》

詳細解釋

(1).謂(土地)肥沃。《戰國策·趙策四》:“今媪尊 長安君 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晉 左思 《吳都賦》:“其四野則畛畷無數,膏腴兼倍。” 宋 司馬光 《藥圃》詩:“ 三蜀 膏腴地,偏於藥物宜。”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因為是廣闊的盆地,而且是膏腴的盆地,所以從古以來 四川 號稱為‘天府雄區’。”

(2).謂食物肥美。亦指肥美的食物。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文》:“凡養生之具,豈間定實,或以膏腴夭性,有以菽藿登年。”《南史·曹武傳》:“僕妾蔬食,膳無膏腴。”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以白晳者、柔脆者、膏腴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衆魔食。”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酒過三巡,大員們就講了一些水鄉沿途的風景,蘆花似雪,泥水如金,黃鱔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3).比喻文辭華美或美辭。 晉 葛洪 《抱樸子·辭義》:“夫梓豫山積,非班匠不能成機巧;衆書無限,非英才不能收膏腴。”《宋書·禮志一》:“ 孔子 既沒,微言将絶,於是 丘明 退撰所聞而為之傳。其書善禮,多膏腴美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 清 姚鼐 《題外甥馬器之長夏校經圖》詩:“其言若澹泊,其旨乃膏腴。”

(4).指富貴或富貴人家。《晉書·王國寶傳》:“ 國寳 以中興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為餘曹郎,甚怨望。”《周書·達奚震傳》:“ 震 雖生自膏腴,少習武藝,然導民訓俗,頗有治方。” 唐 高彥休 《唐阙史·崔尚書雪冤獄》:“先是有結客 王可久 者,膏腴之室,歲鬻茗於江湖間,常獲豐利而歸。”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若夫華族高門,膏腴世爵, 春秋 則代為執政,六朝則世戴金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膏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āo yú,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土地肥沃
    指土地富饒、適宜耕種,常用于形容農田或地域的豐饒狀态。例如:

    “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出自《戰國策·趙策》)
    又如郭沫若提到四川盆地為“膏腴的盆地”。

  2. 引申為資源豐富
    可擴展至形容某地物産或自然條件優越,如“漢中是塊膏腴之地,四面環山,資源豐富”。


二、擴展含義

  1. 文辭華美
    比喻文章、詩詞内容充實優美。例如:

    晉代葛洪《抱樸子》提到“非英才不能收膏腴”,指文采需才華方能提煉精華。

  2. 食物肥美
    形容食物豐盛或口感細膩,如魯迅《理水》中“黃鳝膏腴”。

  3. 富貴階層
    借指富裕人家或顯赫地位,如唐代文獻中“膏腴之室”。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土地:“他們深耕施肥,使土地變得膏腴。”
  2. 文辭:“繁華損枝,膏腴害骨。”(南朝劉勰《文心雕龍》)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戰國策》《土地》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膏腴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的質地光滑細膩,有一定的光澤和柔軟感。下面是關于膏腴的一些細節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膏的拆分部首是⺼,總計10畫;腴的拆分部首是⼼,總計13畫。 來源:膏腴一詞源于先秦時期的文獻。膏是用來潤滑和滋養皮膚的美容品,腴則指的是動物體内富含油脂的部分。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物體質地柔細光滑的意思。 繁體字:膏腴的繁體字為「膏腴」,沒有特别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膏腴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并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她的肌膚膏腴細嫩,令人羨慕。這塊烤鴨的膏脂豐富而腴美,口感極佳。 組詞:膏腴可以作為形容詞被修飾,形成一些搭配詞組,例如膏腴的皮膚、膏腴的醬油等。 近義詞:柔滑、細膩、光亮、潤澤。 反義詞:粗糙、粗糙、幹燥、粗糙。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