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鎮的意思、邊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鎮的解釋

(1).邊境地區的要塞重鎮。《魏書·高祖紀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還本,違者配徙邊鎮。” 唐 張說 《幽州新歲作》詩:“邊鎮戍歌連夜動,京城燎火徹明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猛将精兵卻聚集在邊鎮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險的局面是顯而易見的。”

(2).指鎮守邊地的軍事長官。《宋書·張暢傳》:“且城守備防,邊鎮之常,但悅以使之,故勞而無怨耳。”《魏書·叔孫建傳》:“會彼邊鎮棄守而去,故 晉 前軍得以西進,非敢憑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書>序》:“當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邊鎮橫,武夫暴興而國柄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鎮"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地理特征的複合詞,由"邊"(邊疆)和"鎮"(鎮守/軍事據點)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中國曆史大辭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四層:

  1. 基本釋義 指古代王朝在邊境地區設立的軍事防禦體系,包含駐軍基地、行政機構和防禦工事的綜合體,如明代九邊防禦體系。

  2. 曆史演變 始見于漢代屯田戍邊制度,至唐代發展為節度使轄區,《舊唐書》記載"緣邊置節度、經略使,式遏四夷"。明代達到頂峰,設遼東、宣府等九大邊鎮。

  3. 功能職責 承擔"防秋"(秋季防禦遊牧民族南下)、互市貿易監管、驿傳維護三大核心職能,兼具軍事與經濟雙重屬性。

  4. 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為:

該詞現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軍事地理條目,釋義強調其"拱衛中央政權,維護邊疆穩定"的曆史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邊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邊境要塞重鎮
    指位于國家邊境地區的軍事或戰略要地,承擔防禦外敵、維護邊疆安全的重要職能。例如《魏書·高祖紀上》提到“違者配徙邊鎮”,說明其作為軍事據點的作用。唐代張說的詩句“邊鎮戍歌連夜動”也印證了其軍事屬性。

  2. 鎮守邊地的軍事長官
    也可指代負責管理邊鎮、統領邊防軍隊的将領或官員,如明代文獻中“邊鎮承平駭聞見”即強調官員的職責。

二、曆史與文化背景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魏書》等古籍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卑室别怨不挂眼布行裁止鋤地出驚打拼凋剝诋謗地錦都丞盒鬥擊鳳沼港浦跪辭歸土淮陰平楚荒流擊檝金房積憂蠲免刊闆亢強酷償睏覺戀本淩礫靈品鸾孤鳳寡淪浃蘆粟路心冒疾篾籠難以忘懷鳥雀歐風墨雨蓬茨蒲質輕怒清暇瓊林玉樹啟證塞口是則是霜皮酸凄調元手途轍惟肖惟妙五大無置錐之地午轉箫管竹狎笑下帳稀薄邪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