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窺筒的意思、窺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窺筒的解釋

1.望遠鏡的别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窺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器物名稱,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用于觀測遠方或微小物體的管狀光學器具,功能類似單筒望遠鏡或簡易顯微鏡。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應用及演變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窺筒”指“用以窺察的管狀器具”,其構造為中空長管,兩端鑲嵌透鏡,通過光線折射放大目标物體。該詞屬合成詞:“窺”意為觀察,“筒”指管狀容器,整體強調其器械屬性。

  2. 功能分類

    • 望遠功能:明代《天工開物》提及航海用“窺筒”觀測星象方位,與“望遠鏡”初期形态相似。
    • 顯微功能:清代《鏡史》記載,配凸透鏡的短筒可放大細物,稱“顯微窺筒”,用于博物研究。

二、曆史源流與文化應用

  1. 科技史地位

    明末西洋光學儀器傳入後,“窺筒”成為本土化譯名。湯若望《遠鏡說》(1626年)将望遠鏡稱為“窺筒天文鏡”,體現中西技術融合。

  2. 文獻用例

    • 《鄭和航海圖》載“夜觀窺筒,測星定位”,印證其在導航中的實際應用。
    • 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描述以窺筒觀察藥材微觀結構,拓展至科學研究領域。

三、現代引申與語義演變

隨着光學技術發展,“窺筒”一詞逐漸被“望遠鏡”“顯微鏡”取代,但仍在曆史文獻與專業研究中保留其原義。現代漢語中偶作比喻使用,如“文化窺筒”代指觀察特定領域的工具性視角。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舟車》
  3. 明·湯若望《遠鏡說》
  4.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
  5. 中國光學史學會《中國古代光學儀器考》(科學出版社,2019)

網絡擴展解釋

“窺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望遠鏡的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延伸解析

  1. 詞源與結構
    • “窺”指從小孔或隱蔽處觀察,“筒”指管狀物,組合後描述通過管狀裝置窺視的器具。
  2. 曆史背景
    •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明代《大福船》中描述“手持窺筒”觀察敵情,反映其軍事或航海用途。
  3. 現代關聯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以“望遠鏡”替代,但部分文學或曆史文本仍保留此用法。

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光學器具的曆史,可參考、4、6的詳細例證。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卦方位本犯伯姬伯牙絃不誣彩釉踟跦處世哲學從鞍大門頭兒對親法拉豐筆骨骲姑師黑古董鴻雪懽欣嘑爾蹴爾檢儉澆禱嬌貴岕茶解匠衿慮鬏勒懇欵浪迹浮蹤勞民費財老天拔地了竟路門學沒下稍蒙羞名勝古迹缪政默籍男服袅袅娉娉千叮咛萬囑咐的解釋前聲麡床稔稔膩膩授衣月誰堪束裝私越碎割淩遲所欽肅然起敬騰觚鐵緊鐵脅趧赽通和推陳出新危矢無所不用其極相宣謝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