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坦衷的意思、坦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坦衷的解釋

襟懷坦率。 明 範濂 《雲間據目抄·朱朝貞》:“為人悃愊坦衷,然落落寡合,不喜遨遊大人先生。”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 王湛 ﹞一以坦衷待人,出言洞見肝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坦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ǎn zhōng,注音為ㄊㄢˇ ㄓㄨㄥ,其核心含義是襟懷坦率,形容人心地坦誠、直率,毫無隱藏。

詳細解釋:

  1. 詞義拆解

    • “坦”:本義為平坦、開闊,引申為直率、不隱瞞(如“坦蕩”“坦白”),在“坦衷”中強調内心的敞亮與真誠。
    • “衷”:指内心,如“由衷”“衷腸”,此處與“坦”結合,突出内心的坦蕩無私。
  2. 用法與例句
    該詞多用于古籍中,例如:

    • 明代範濂《雲間據目抄·朱朝貞》提到:“為人悃愊坦衷,然落落寡合,不喜遨遊大人先生。”
    • 清代王晫《今世說·德行》載:“(王湛)一以坦衷待人,出言洞見肝膈。”
  3. 近義詞與語境
    近義詞包括“坦率”“坦蕩”“率真”等,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光明磊落,不矯飾虛僞。

“坦衷”屬于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學或正式場合可用來表達對他人的真誠品格的贊美。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中的《雲間據目抄》和《今世說》。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坦衷(tǎn zhōng)是一個具有深刻内涵的詞語,它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言(yán)和心(xīn),分别表示說話與内心。它的拆分筆畫為3畫+4畫。

“坦衷”一詞源自于《論語·衛靈公》:“不坦中國,何以義世”。“坦”就是真誠、坦白的意思,“中國”則是指一個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坦衷”的本意是指一個人誠實、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在繁體字中,坦衷的寫法為「坦中」,意義和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坦衷”可以以古體字來表示,寫作「壜衷」。這種古代寫法強調了坦誠與内心的關聯。

以下是一些關于“坦衷”的例句:

1. 他坦衷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2. 她毫不猶豫地坦衷自己對他的愛意。

3. 坦衷的交流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

“坦衷”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如:坦衷表達、坦衷心聲。近義詞包括真誠、坦率、坦白等詞語,反義詞則包括隱瞞、假意、虛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