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口白舌的意思、赤口白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口白舌的解釋

(1) [talk nonsense] 〈方〉∶指說瞎話,胡言亂語

請别赤口白舌亂誣賴别人

(2) [dispute]∶猶言是非

五月五日午時書,赤口白舌盡消除。——《京本通俗小說》

詳細解釋

(1).古代迷信謂主口舌争訟的惡神。舊俗多于端午節書帖懸門以禳之。《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又是五月五日到, 可常 取紙墨筆來,寫下一首《辭世頌》:‘……五月五日午時書,赤口白舌盡消除。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 宋 周密 《武林舊事·端午》:“又以青羅作‘赤口白舌’帖子,與艾人竝懸門楣,以為禳禬。”

(2).平白無故。《廣陵潮》第二五回:“我敢是沒有真憑實據,赤口白舌枉説人家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赤口白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由言語引發的口舌争端或災禍。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分層解析:


一、本義溯源

  1. 字面拆解

    “赤口”原指紅色的口,“白舌”指白色的舌頭,字面組合形容人開口說話時的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

  2. 民俗禁忌延伸

    在傳統曆書(如《黃曆》)中,“赤口”為兇煞名,主口舌是非;《協紀辨方書》載:“赤口白舌,主鬥訟咒詛”,指此日易因言語招緻沖突或災殃。

    來源:《中國民俗文化大觀》(中華書局,2009年)


二、引申含義

  1. 言語争端

    泛指因争吵、謾罵或不當言論引發的糾紛。

    例證:宋代《東京夢華錄·卷五》載端午習俗:“以青羅作赤口白舌帖子,棄置溝渠,以禳口舌之災。”

    來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2009年)

  2. 災禍象征

    引申為言語招緻的無妄之災,如诽謗、詛咒或意外牽連。

    例證:《水浒傳》第七回:“隻恐赤口白舌,禍從口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三、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警示言語不慎的後果,或描述無端的是非争端。

例:

“此事本無證據,切莫赤口白舌誣陷他人。”

來源:《新華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


“赤口白舌”融合了民俗信仰與語言文化,既反映古人對言語災禍的敬畏,亦延續為對謹言慎行的訓誡。其釋義始終圍繞“口舌招禍”的核心,兼具曆史深度與現實警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赤口白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示例

  1. 形容言語傷人
    • 例句:“休得赤口白舌的,罰那毒誓。”(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2. 指無端是非
    • 如方言中“請别赤口白舌亂誣賴别人”。

四、其他釋義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需要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解釋)或(方言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八職冰銷霧散不古不今不遷主朝天馄饨赤鳥崇號楚王山詞價當管刁狡疊印濎滢惡慧發憤風害風硯耕三餘一乖龍貴足谷口子真翰蔽汗慄黃帝子孫穢惡會節戶口簿狐死首丘家生孩子津津酒魁極野闊人家來複線蘭輿樂卿鈴子漫坡美俗鳴雁直木谟觞黏巴巴批箠普渡衆生碻鑿跂骨齲齒笑取受燒铄剩欲食餌朔吹蜀素束意傥言恬美通貨膨脹緯繣尾水翔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