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院的意思、撫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院的解釋

(1). 明 清 時巡撫例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或右佥都禦史銜,故稱。《官場現形記》第三回:“新近賑捐案内,又蒙 山西 撫院保舉了‘免補’。”

(2).指巡撫衙門。《老殘遊記》第二回:“那知進了園門,園子裡面已經坐的滿滿的了,隻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着‘撫院定’、‘學院定’等類紅紙條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撫院是明清時期重要的行政機構稱謂,具有雙重含義:

一、基本釋義 "撫院"指代巡撫衙門的正式名稱。該詞由"巡撫"(省級最高行政長官)與"院"(官署)組合而成,特指巡撫處理政務的官方場所。據《中國曆史職官辭典》記載,明代始設巡撫,其辦公機構通稱撫院,清代沿襲此制。

二、曆史沿革

  1. 明代建制:正統年間(1436-1449)作為臨時差遣官職出現,嘉靖時期(1522-1566)逐漸固定為省級常設機構。《明史·職官志》載:"巡撫兼軍務者加提督銜,有總兵地方加贊理,所轄多、事重者加總督。其以尚書、侍郎任者,皆兼都禦史銜"。

  2. 清代演變:順治元年(1644)确立為從二品官職,《清會典》規定:"巡撫掌宣布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

三、職能範圍 撫院作為地方行政中樞,兼具民政與軍事職能:

四、文獻例證 《漢語大詞典》引《醒世恒言》卷三十六:"門子遞禀帖說撫院傳鼓候見",佐證其作為衙署的實指用法。《清史稿·聖祖本紀》載:"诏停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巡撫兼管軍務",反映職能調整。

五、現代應用 當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作為曆史術語使用,常見于地方志編纂(如《浙江通志·職官篇》)、古建築保護單位标識(如河南巡撫衙門舊址)及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撫院”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具體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一、官職兼銜(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巡撫常兼任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或右佥都禦史的官銜,因此稱巡撫為“撫院”。例如:

二、巡撫衙門

“撫院”也代指巡撫的辦公機構,即巡撫衙門。例如:

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寬慰人心的地方或機構”,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少見,更常見的是上述官職與衙門的含義。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明清官職體系,可參考《明史·職官志》或《清史稿》等權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犴戶罷祠比例失調財勢撐犁赤羽踳誤春畬鋤削燈焰吊水踧蹐娣侄地軸肺石風清逢人說項分散指揮高邃古春咕噜孤掌滑動軸承黃種人歡聞歌渾如火暖江妃建漆驚颷精确度空土骊戎明導鳴動濔迆目無尊長牛頭不對馬面批審愆暘雀獻金環榮利上農上刹殺生賒借神體誓檝勢門恃明戍壘跳蟲庭軒銅郭污抔伍胥銜窭數先難後獲小祠邪門歪道寫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