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艱難與容易。《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中:“立意之初,必有難易二塗,學者不能強所劣,往往舍難而趨易。” 清 彭端淑 《為學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但議論的要點,和去年已不同:去年還是連環圖畫是否可算美術的問題,現在卻已經到了看懂這些圖畫的難易了。”
(2).偏指艱難。《左傳·昭公五年》:“敝邑雖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師。難易有備,可謂吉矣。”《韓詩外傳》卷二:“夫士欲立身行道,無顧難易,然後能行之。”
(3).偏指容易。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除此小寇,難易可知, 泰山 壓卵,未足為喻。”
“難易”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難易”是現代漢語中一個常用的并列式複合詞,由意義相對的形容詞“難”與“易”組合而成,主要用來描述事物在完成、理解或處理時所具備的困難或容易程度。其核心含義是困難與容易的程度或性質。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權威詞典釋義
基本含義
“難易”指做事的困難程度或事情的複雜程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權威工具書釋義)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介紹(注:此為該書官方介紹頁,非具體詞條頁)
構詞與詞性
來源: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詞彙學專著)
二、語義分析與用法
核心語義場
隸屬于“難度”範疇,常與“程度”“級别”“區分”等詞搭配(例:劃分難易等級)。
來源: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草案)》.2008.(官方語言規範文件)
參考鍊接:教育部語信司詞表說明
語用功能
用于客觀評估任務屬性(如“試題難易”),或主觀表達能力感受(如“對他來說毫無難易之别”)。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99.(經典用法指南)
三、曆史語源與演變
單字溯源
來源:許慎(漢).《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字源依據)
複合詞形成
先秦已見反義并列構詞(如《莊子》“是非”“大小”),但“難易”成詞約在漢代,如《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知難易之不可行也”。
來源:班固(漢).《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早期文獻用例)
權威參考文獻
(注:古籍文獻因版權限制無直接鍊接,現代著作鍊接指向出版社官方介紹頁)
“難易”是由“難”和“易”組合而成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困難與容易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分解
使用場景
相關詞彙擴展
文化關聯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場景。
傲視倉窌冊立柴桑腸斷逞欲弛夜等志東門吳鍛鑄風景談撫玩耕田唝嗃歸觐韓昌黎航徽黑非箋訓薊丘蠲削刻期蠟白掠取鍊炭麗精離聚陵石龍瑙馬化麥稃馬羣空密笈目眩頭暈逆來順受庖阍品竹調絃潛符群衆影響儒藏傘頭傷面子神瞽審行使符視下如傷雙眼皮水晶宮瞬息之間說真方天無絕人之路跳博通化文察吳下阿蒙兀顔無原蚬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