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頭袒體的意思、科頭袒體的詳細解釋
科頭袒體的解釋
謂不戴冠帽不束帶。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若夫貴門子孫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頭袒體,踞見賓客。”
詞語分解
- 科頭的解釋 .謂不戴冠帽,裸露頭髻。《戰國策·韓策一》:“ 秦 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虎摯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 鮑彪 注:“科頭,不著兜鍪。”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或亂項
- 體的解釋 體 (體) ǐ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專業解析
“科頭袒體”是一個漢語成語,其釋義可從詞素分解與文獻用例兩個角度展開。
詞義解析:
- 科頭:指不戴冠帽,露出頭頂發髻。《史記·張儀列傳》中有“虎賁之士跿跔科頭”的描述,司馬貞索隱注“科頭謂不著兜鍪入敵”。
- 袒體:即裸露身體,常見于古代典籍中表達不拘禮節的形态,如《晉書》載謝鲲“鄰家女高氏有美色,鲲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時人為之語曰:‘任達不已,幼輿折齒。’鲲聞之,傲然長嘯曰:‘猶不廢我嘯歌。’其不羁若此”。
整體含義:形容人舉止放達、不拘禮法,既指外在衣冠不整的狀态,亦含蔑視世俗禮教的内在精神。例如唐代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雲:“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即以“科頭”呼應隱士超脫之态。
文獻參考: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7卷第1423頁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科頭袒體”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字面含義
發音為kē tóu tǎn tǐ,字面指“不戴帽子”(科頭)、“裸露身體”(袒體),形容人既不戴冠帽也不束衣帶,衣着隨意甚至赤裸的狀态()。
2. 引申意義
- 暴露本真:比喻毫無遮掩地展現真實面目或本性,如提到“形容赤裸裸地暴露本來面目”。
- 傲慢不羁:部分典籍(如、5)強調其用于描述貴族或士人傲慢無禮、不拘禮節的神态,例如《抱樸子》中批評貴族子弟“踞見賓客”的失儀行為()。
3.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刺驕》,原文批評當時貴族子弟不守禮法()。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屬書面用語,常見于古文()。
4. 例句參考
如《抱樸子》載:“貴門子孫……皆科頭袒體,踞見賓客”,生動刻畫了不拘禮節的傲慢形象()。
提示:不同典籍對情感色彩的解讀略有差異,部分強調中性描述,部分側重貶義批評,需結合語境分析。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抱樸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拔號倍道而行髌骨碧月不落體不食人間煙火采種長春樹雕雕調燭對抗方割繁總發羌非觊風速豐土分虎節負背幹支光壓貫鐵骨粉貴公黑鎢礦惠聲胡甯價鈔簡驩椒舉班荊勦竊緝捕寬讓老境旅客明練磨旋牧豬奴内黃侯槃曲疲羸鍬撅騎跨人望傷單設利生水十六進制收尾屬國四豁四殃絲雨宋景詩統内頽倒罔阙完行仙桡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