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宋景詩的意思、宋景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宋景詩的解釋

(1824-1871)清末黑旗軍首領。山東堂邑(今屬聊城)人。曾參加農民抗糧鬥争。撚軍入山東時,參加白蓮教起義,領黑旗軍。後降清,參與攻擊撚軍和回民軍。1863年在山東重舉義旗,抗擊清軍。後被捕遇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宋景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主要活躍于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據《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其名“景詩”取自《詩經》“景行行止”典故,寓意以德行昭示後人。作為山東堂邑人,他于1861年組織黑旗軍發動反清起義,曾提出“替天行道”“抗糧殺差”等口號,聯合撚軍、白蓮教等勢力,活動範圍覆蓋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交界地區。

在軍事策略上,宋景詩采用流動戰術對抗清軍,多次擊敗僧格林沁部,被《清史稿》描述為“骁勇善戰,官軍不能制”。其部衆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編制,其中黑旗軍戰鬥力最強,成為清廷心腹大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指出,宋景詩起義具有雙重性質:既反抗封建壓迫,後期又與清軍聯合對抗撚軍,反映農民起義的曆史複雜性。

該曆史人物在語言學層面具有特殊意義。《漢語大詞典》将其姓名作為專有名詞收錄,釋義強調其作為“清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的定位,并引《山東通志》佐證其籍貫與活動軌迹。現代研究顯示,“宋景詩”詞頻在近代史文獻中呈區域性分布特征,與魯西地方志記載高度吻合。

網絡擴展解釋

“宋景詩”這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1.曆史人物:清末農民起義領袖(主要含義)

宋景詩(約1824-1871)是清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人物,山東堂邑(今聊城冠縣)人。其生平經曆主要包括:

2.文學術語:宋代詩詞的别稱(較少見或誤用)

個别資料(如)将“宋景詩”解釋為宋代文人創作的詩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因“宋景”與“宋詞”混淆導緻誤解。建議優先以曆史人物含義為主。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宋景詩的具體起義事件或曆史争議,可參考《道客巴巴》、《HttpCN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北朝避竈赤丁子垂枝蠢躁凍柳朵廊額爾服體高勁鈎較衮遍滾枕哈沓弘願護封火畜胡子叭髭擠擠井竈浸漬雞犬不留戢影劇骖鞫情可怕涼落俪句龍蛇混雜攣廢馬革門裡人摩頂至足木立挐首盤肴潘輿貧況貧餒剖腹藏珠情客窮郊悛移趣勢三代上善若水升班司官桃花餮切曈曚秃的威裁沃野千裡無名英雄仵作學士現任小大姐諧遇吸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