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pendency] 古時附屬于宗主國的國家
(1).委托國事。《呂氏春秋·貴公》:“ 仲父 之病矣,漬甚,國人弗諱。寡人将誰屬國?” 高誘 注:“屬,託也。”
(2).委棄國家。《漢書·淮南厲王長傳》:“大王欲屬國為布衣,守冢 真定 。” 顔師古 注:“屬,謂委棄之也。”
(1).附屬國。《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乃分徙降者邊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南 ,因其故俗,為屬國。” 南朝 宋 鮑照 《建除》詩:“建旗出 燉煌 ,西讨屬國 羌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二:“ 李士彬 世為屬國胡酋,領 金明 都巡檢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萬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 海寧 許衡紫 ……作《河西雜詩》,有 明 七子氣魄。如:‘邊丁日課屯田麥,使者星馳屬國瓜。’”
(2).官名。典屬國的省稱。 漢 賈誼 《治安策》:“陛下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以主 匈奴 ?”
(3).借指 漢 代任典屬國的 蘇武 。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七:“屬國歸何晚, 樓蘭 斬未還。”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賦》:“憐故時之将軍,弔未歸之屬國。”
“屬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官職與借代用法
古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政治制度及文學用例,涵蓋主要權威來源()。
屬國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屬和國。屬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形,屬字是一個典型的會意字,由對古代人的思維的具體表達和抽象形象處用筆點選填法等組成,屬的基本意思是指依附、歸屬的意思,表示一個地方或者一個集體受到另一個更大更有權勢的地方或集體的控制、支配、管理。
國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左邊是一種抽象的重量單位,右邊是一個人,人的形象是從他們頭頂上的一根泛着光的頭發上來的。她們的會意思他們的具體表達和抽象的形象處用筆點選填法等來自的。國的基本意思是指一塊由多個族群組成的疆域、領土或者一個國家、一個國際統一的社會學意義。
屬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屬于一個從漢字演變而來,曆史非常悠久。在古代,屬國通常指的是一個小國或者地區受到一個更大的、有權勢的國家的控制、統治、支配,處于屬于大國的狀态。
屬國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和簡體中文中的寫法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别。
根據古時的漢字寫法,屬在古代的用字上與現在基本一緻的,無任何變化。
一些例句可以進一步解釋屬國的用法和意義:
"這個小國被一個更強大的鄰國視為屬國。"
屬國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一些詞語:
1.屬國體制
2.屬國狀況
3.屬國地位
1.附屬國
2.被統治的國家
3.從屬國家
1.主權國家
2.獨立國家
3.領土完整的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