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屬國的意思、屬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屬國的解釋

[dependency] 古時附屬于宗主國的國家

詳細解釋

(1).委托國事。《呂氏春秋·貴公》:“ 仲父 之病矣,漬甚,國人弗諱。寡人将誰屬國?” 高誘 注:“屬,託也。”

(2).委棄國家。《漢書·淮南厲王長傳》:“大王欲屬國為布衣,守冢 真定 。” 顔師古 注:“屬,謂委棄之也。”

(1).附屬國。《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乃分徙降者邊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南 ,因其故俗,為屬國。” 南朝 宋 鮑照 《建除》詩:“建旗出 燉煌 ,西讨屬國 羌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二:“ 李士彬 世為屬國胡酋,領 金明 都巡檢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萬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 海寧 許衡紫 ……作《河西雜詩》,有 明 七子氣魄。如:‘邊丁日課屯田麥,使者星馳屬國瓜。’”

(2).官名。典屬國的省稱。 漢 賈誼 《治安策》:“陛下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以主 匈奴 ?”

(3).借指 漢 代任典屬國的 蘇武 。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七:“屬國歸何晚, 樓蘭 斬未還。”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賦》:“憐故時之将軍,弔未歸之屬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屬國"是古代中國對外交體系中的特定政治實體稱謂,指名義上臣服于中央王朝、但保留内部自治權的藩屬國家。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史記》,其核心特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政治從屬關系 屬國需定期向宗主國朝貢并接受冊封,如《漢書·西域傳》記載"康居國,……遣子入侍,貢獻,以為屬國"。這種關系通過"朝貢-冊封"制度維系,屬國君主需獲得中央王朝的印绶才具備統治合法性。

  2. 軍事協同義務 根據《唐六典》規定,屬國須"備征調"參與中央王朝的軍事行動。如唐代渤海國"每歲遣使朝貢,奏其國兵籍"的記載,表明屬國需向宗主國報備軍事力量。

  3. 文化認同體系 屬國需奉行中國正朔,采用漢字文書體系。朝鮮《李朝實錄》中"用大明律,行崇祯年號"的記載,印證了屬國在文化層面對宗主國的認同。

該制度在清代發展至頂峰,《大清會典》明确将屬國分為"内屬"與"外藩"兩類,前者如琉球需接受中國官員監督,後者如越南則保持高度自治。這種特殊政治形态直至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後逐漸瓦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屬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附屬國的政治概念
    指主權受宗主國控制的國家或地區,内政、外交需服從宗主國支配,失去獨立地位()。例如古代中國藩屬國制度中,周邊國家需臣服于中原王朝,接受其政治影響()。

二、曆史行政機構

  1. 漢代的行政區劃
    兩漢時期為安置歸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數民族設立的特殊行政區,允許保留原有習俗,但受中央管轄()。如《史記》記載漢武帝将降者安置于邊塞,“因其故俗,為屬國”()。

三、其他引申含義

  1. 官職與借代用法

    • 官職名:秦漢設有“典屬國”官職,負責外交事務,如蘇武歸漢後任此職()。
    • 文學借代:唐代詩歌中常以“屬國”代指出使邊疆的使臣,如杜甫《秦州雜詩》中“屬國歸何晚”即指蘇武()。
  2. 古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 《呂氏春秋》中“屬國”意為“委托國事”;《漢書》則出現“委棄國家”的罕見用法()。

四、使用場景與辨析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政治制度及文學用例,涵蓋主要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頁半導體光(熱)電器件邊撩波水草隸策辔蒇工朝寮車艙澄泓持遲傳鼓大資燈夜定奪訂義丢開東坡竹耳套非同尋常分擾挂鎖酣湑何不回梁昏滞嘉會鑒台交泰駿奔铿響枯叢瀾飜連冬鲢胖頭流年似水論殺明彩明晤冥幽彭澤平中清識邛遇七注人我是非喪親三星戶煞繩水佩風裳説一是一,説二是二私重搜整俗師叨陪逃死退然王貢銜橜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