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羌的意思、發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羌的解釋

漢 代 西羌 的一支,分布于今 青海 西部、 西藏 北部地區。《後漢書·西羌傳·滇良》:“自 建武 以來,其犯法者,常從 燒當種 起……亡逃栖竄,遠依 發羌 。”《新唐書·吐蕃傳上》:“﹝ 吐蕃 ﹞有 發羌 、 唐旄 等……蕃、發聲近,故其子孫曰 吐蕃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羌”是漢代西羌部落的一支,其名稱與曆史地位在民族融合中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地理位置
    發羌屬于古代羌人部落體系,主要分布于今青海西部(如果洛、玉樹地區)及西藏北部。東漢時期,其他羌族部落(如燒當羌)戰敗後曾遷徙至發羌屬地依附生存。

  2. 曆史演變

    • 東漢永元年間(89~104年),燒當羌首領迷唐在與漢軍對抗失敗後,率部遷至黃河河源一帶,最終“遠依發羌”。
    • 約5-6世紀,發羌與唐旄羌等部落因地理位置偏遠逐漸與其他羌族疏離,最終融入吐蕃。
  3. 與吐蕃的關系
    據《新唐書》記載,“蕃”與“發”發音相近,發羌被認為是吐蕃的重要族源之一。吐蕃王朝的建立以發羌為核心,融合青藏高原其他羌系民族(如唐旄、蘇毗等),最終形成藏族祖先的主體。

  4. 現代後裔
    發羌在民族融合中成為藏族的重要源頭,其文化基因延續于藏族中。現今羌族(約30萬人口)則主要源于古羌人的其他分支。

發羌作為古代羌人西遷的重要分支,不僅影響了青藏高原的民族分布格局,更為吐蕃及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其曆史軌迹體現了中國古代西北民族的遷徙與融合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羌

《發羌》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特征。

1. 意思

《發羌》意為“放住、釋放羌人”,原指漢代時期漢族人對羌族人的一種政策,後來逐漸發展為指釋放任何囚禁的人或動物。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羌》的部首是“發”,具有8個筆畫。

3. 來源

《發羌》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代曆史。在漢代時期,漢族與羌族之間有種族和政治上的紛争。為了穩定邊境局勢,統一了解放羌族,并将其與漢族合二為一。

4. 繁體

《發羌》的繁體字為「髮羌」。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些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發羌》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保持了相似的基本結構和部首。

6.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發羌》一詞的例句:

- 政府決定發羌所有囚犯。

- 我感到非常欣慰,當聽說他們發羌了那隻受傷的小鳥。

7. 組詞

《發羌》的一些相關組詞有:

- 發放:釋放、散發。

- 羌民:羌族人民。

8. 近義詞

《發羌》的一些近義詞有:

- 釋放:放走、解救。

- 放生:放走、解放。

9. 反義詞

《發羌》的反義詞是“囚禁”,即限制、禁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