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克心的意思、克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克心的解釋

約束内心。 漢 袁紹 《與公孫瓒書》:“足下曾不尋讨禍源,克心罪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漕矩吒國》:“宗事外道,克心苦行,天神授其呪術。”


亦作“尅心”。銘刻在心。《三國志·吳志·賀齊傳》“ 徐盛 被創矢矛” 裴松之 注引《江表傳》:“ 權 征 合肥 還,為 張遼 所掩襲於 津 北,幾至危殆。 齊 時率三千兵在 津 南迎 權 …… 權 自前收其淚曰:‘大慚!謹以尅心,非但書諸紳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克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核心解釋:
“克心”主要指克制内心欲望,保持理智。由“克”(克制、戰勝)和“心”(思想、意志)組成,強調通過自我約束抵禦外界幹擾或誘惑。

二、詳細釋義

  1. 約束内心

    • 出處:漢代袁紹《與公孫瓒書》中提到“克心罪己”,意為約束内心、反省自身;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描述苦行者“克心苦行”,體現對内心的嚴格把控。
    • 用法:多用于形容修身養性或自我反省的行為,如“克心修行”“克心自持”。
  2. 銘刻于心(較少見)

    • 出處:《三國志》注引《江表傳》中孫權提到“謹以尅心”,意為将某事銘記于心。
    • 變體:寫作“尅心”,強調深刻記憶或鄭重承諾。

三、其他相關

四、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姓名案例,可參考、6、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克心》的意思

《克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抑制住壞的念頭,克制自己的邪惡欲望。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克制住自己的邪惡念頭,保持純潔和善良的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克心》這個詞,部首是 “八”、“心” 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是 6 個。

來源

《克心》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衛靈公》中的陳情,意為克制自己的邪惡念頭。

繁體

《克心》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剋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克心的寫法有時會将“剋”作為“刻”,意味着用刀割舍不良念頭,保持善良的心态。

例句

他能夠克心克己,始終堅持正确的道路。

組詞

-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 心地善良:内心純淨善良。

近義詞

- 忍心:抑制自己的邪惡念頭。

- 守正不阿:始終堅守正道,不受外界的影響。

反義詞

- 放縱心意:沒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和邪念,任性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