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爾的意思、頓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爾的解釋

猶突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張驎 酒後挽歌甚悽苦, 桓車騎 曰:‘卿非 田橫 門人,何乃頓爾至緻?’”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逮作者之書事也,乃沒 吳 蜀 號諡,呼 權 備 姓名,方於 魏 邦,懸隔頓爾,懲惡勸善,其義安歸?” 清 黃宗羲 《與顧梁汾書》:“所謂百觔擔子,頓爾落地;又如電光一閃,透體通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古代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是:

突然;忽然;猝然。

以下是關于“頓爾”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頓爾”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的發生非常急促、出乎意料,沒有預兆或準備時間。它強調變化的突然性和瞬間性。
    • 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突然”、“忽然”、“猛地”、“一下子”。
  2. 出處與用法:

    • 該詞多見于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的文獻。一個著名的用例出自南朝梁沈約所撰的《宋書》卷七十二《文九王·始安王休仁傳》:

      “休仁既死,痛悼甚至,謂人曰:‘我與建安年時相鄰,少便狎從。景和、泰始之間,勳誠實重。事計交切,不得不相除。痛念之至,不能自已。今既頓爾為戮,如同胞弟體,此段難忍。’”

      • 此處宋明帝劉彧在被迫殺掉弟弟劉休仁後,表達悲痛之情,說“現在突然(頓爾)殺了他,感覺如同親手肢解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樣,這種痛苦難以忍受。” “頓爾”在此強調誅殺行為的突然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強烈情感沖擊。
    • 在其他古籍中,“頓爾”也常用來描述天氣突變、情緒陡轉、事件驟發等情景。
  3. 近義詞辨析:

    • 頓: 本身就有“立刻”、“馬上”、“忽然”的意思(如“頓悟”、“頓覺”)。 “頓爾”可以看作是“頓”的加強或帶有些許語氣的形式。
    • 忽然/突然: 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對應詞。
    • 猝然/遽然: 同樣表示突然發生,帶有急促、倉促的意味,與“頓爾”意思非常接近。
    • 乍: 也有忽然的意思(如“乍暖還寒”),但“乍”有時側重指剛剛開始或短暫出現。
  4. 現代使用:

    • “頓爾”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非常罕見,屬于典型的文言詞彙。它主要出現在對古代文獻的研究、引用或仿古寫作中。在現代書面語或口語中,通常用“突然”、“忽然”等詞替代。

權威來源參考:

“頓爾”是一個古語詞,意為“突然”、“忽然”,強調事件或狀态發生的急促和無預兆性。其經典用例見于《宋書·劉休仁傳》。在現代漢語中,它已被“突然”、“忽然”等詞取代,僅存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理解該詞有助于閱讀和理解古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頓爾”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詳細解釋

  1. 文學與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南朝《世說新語》中記載:“卿非田橫門人,何乃頓爾至緻?”(桓車騎感歎張驎的悲怆挽歌來得突然)。
    •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使用“懸隔頓爾”,強調事态變化的驟然性。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或較正式的語境,描述突如其來的變化、轉折或情緒,例如:“頓爾醒悟”“頓爾生變”。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具體例句或延伸用法,可結合更多古籍或現代文本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挨山塞海熬不過邦節綳冬本機振蕩器璧返避強擊弱長表馳騰觸羊丹姬丹皂點缺洞天福地杜蔽風鯁桴鼓相應鈎百缳首華蘋記存解組季刊金剛眼驚神泣鬼錦罽箘簵亢旸餽糧六出冰花呂刑懋學冥窮輗軏盤泊佩韋萍飄蓬轉牽扭欠債慊款棄甲投戈騎鲸李騎奴覃訏趨伏觑看散策盛談師祁實心四禅定素湍亭檻退場危壁渥須無疆屋誅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