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木的意思、刊木的詳細解釋
刊木的解釋
砍伐樹木。《書·禹貢》:“ 禹 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孔穎達 疏:“隨行山林,斬木通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敷績 壼 冀 始,刊木至 江 汜。” 南朝 梁 沉約 《上<宋書>表》:“臣聞 大禹 刊木,事炳《虞書》。” 唐 宋之問 《扈從登封告成頌應制》詩:“宗禋仰神理,刊木望川途。”
詞語分解
- 刊的解釋 刊 ā 斫,消除,修改:刊誤(亦作“勘誤”)。校(刼 )刊。不刊之論(喻至理名言)。 刻:刊石。刊印。刊本。 排版印刷:刊行(妌 )。創刊。刊登。刊載。 出版物:刊物。報刊。書刊。 筆畫數:; 部首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網絡擴展解釋
“刊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ān mù,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刊木 的核心含義是砍伐樹木,尤其指古代為疏通河道、開辟道路或治理水土而進行的伐木行為。
- 刊:古義為“砍削”,後引申為“雕刻”或“修訂”(如“刊刻”“刊印”)。
- 木:指樹木。
因此,“刊木”字面可理解為“砍削樹木”。
二、古籍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 孔穎達疏注:“隨行山林,斬木通道”,指大禹治水時伐木開路、疏通河道。
- 南朝謝靈運《會吟行》中“刊木至江汜”也沿用此意,描述治水工程中的伐木活動。
三、綜合釋義
- 曆史背景:古代用于水利或交通工程,如大禹治水時通過砍伐樹木标記路線、疏通水道。
- 引申含義:部分文獻(如)提到“刻字于木”,但此解釋較少見,可能為引申或誤讀。主流含義仍以“伐木”為主。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刊木”一詞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史記》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刊木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刊木(kān mù)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描述刻字或雕刻木材的過程。刊指的是刻、雕刻的動作,木則指的是木材。所以,刊木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刻木”或“雕刻木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刊木的部首是刀(刂),表示與刀具相關。刊木的拆分筆畫分别為4畫(刂)和4畫(木)。
來源和繁體:
刊木一詞早在《說文解字》中有所記載。刊字是從簡體字演變而來,繁體字為「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刻字的形狀更接近于現代的繁體字「刻」。刻字的上半部分形似刀刃,下半部分有兩點向上的小棱角。
例句:
1. 他用精湛的技術刊木了一副精美的雕刻屏風。
2. 這位雕刻師傅常常手持刀具,刊木出各種精美的木雕作品。
組詞:
刊木可以通過與其他詞語結合來形成新的組詞,例如:
1. 刊木藝術(kān mù yì shù):指以雕刻木材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藝術形式。
2. 刊木家具(kān mù jiā jù):指用雕刻技藝制作的木質家具。
近義詞:
1. 雕刻(diāo kè):指用利器在木材上進行刻劃,創作出各種圖案或文字。
2. 刻印(kè yìn):指在木闆或其他物體上進行文字或圖案的刻畫。
反義詞:
1. 平滑(píng huáng):指物體表面沒有凹凸紋理或紋路的細緻光滑狀态。
2. 光滑(guāng huáng):形容物體的表面光潔平滑,沒有明顯的紋理或凹凸。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了刊木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它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