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具的意思、祭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具的解釋

祭器。《漢書·郊祀志上》:“畫天地 泰一 諸鬼神,而置祭具以緻天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祭具,漢語詞彙,特指祭祀活動中使用的器具與物品。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祭祀儀式中陳設祭品、進行禮儀的專用器物。《漢語大詞典》釋為“祭祀時所用的器具”,涵蓋盛放祭品的容器、禮樂器具及象征性道具。

  2. 分類範疇

    據《古代漢語詞典》,祭具包含三類:

    • 盛器:鼎(盛肉食)、豆(盛果品)、簋(盛谷物)等;
    • 禮器:爵(酒器)、俎(砧闆)、玉璧(獻神玉器);
    • 儀仗:祝版(書寫禱文)、香爐、燭台等。

二、文化内涵

  1. 禮制象征

    祭具形制與數量體現等級制度。《周禮·春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其規格直接關聯祭祀者身份。

  2. 宗教功能

    作為人神溝通媒介,祭具承載“敬天法祖”理念。如商周青銅祭器上的饕餮紋,象征神力護佑(參考《中國青銅器研究》。


三、曆史演變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
  3.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鐘敬文《中國風俗通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網絡擴展解釋

“祭具”是漢語詞彙,指祭祀時使用的器具,屬于傳統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祭具即“祭器”,指在祭祀活動中用于陳設供品、完成儀式的各類器具。例如《漢書·郊祀志上》記載:“畫天地泰一諸鬼神,而置祭具以緻天神”,表明祭具在古代祭祀中具有溝通神靈的功能。

  2. 曆史文獻與用途
    古代祭祀等級森嚴,祭具的規格與數量需符合禮制。如周代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鼎烹煮肉類,簋盛放谷物),體現身份差異。秦漢時期,祭具逐漸制度化,木制牌位、香爐等成為常見器物。

  3. 祭具的分類

    • 禮器類:鼎、簋、爵(酒器)、豆(盛食器)等青銅或陶制器具。
    • 供奉類:香爐、燭台、供桌,用于擺放香燭、酒水、五谷等祭品。
    • 象征類:紙錢、冥币等焚燒用品,表達對逝者的供養。
  4. 現代演變
    當代祭祀中,傳統祭具如香爐、燭台仍被廣泛使用,同時衍生出電子香燭等新型器具。水果、糕點等供品選擇也更趨多樣化,但核心仍遵循“香燭為必需,供品表心意”的原則。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祭具的形制或不同朝代差異,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古籍,或查閱考古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熱半道兒暴蟲便待碧流不抵事琩珫磁流體發電道大莫容點試砥節厲行蠹耗妒口噸—公裡房陵丐育鴚鵝官塘鶴健鶴嘴鋤後彥畫碟昏塞滬書瑊石見實薦引艱拙坰牧九烈三貞決滅據亂世駿發看花人科懲枯萎倫色茂密民意蒲笨車搶金凄炯情寄全活山楂試牍首唱霜筱順適書缺有間四耗九丑蘇台逃遯舔食土古退驚兀的獻金仙要惜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