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決訴訟案件。《易·豐》:“君子以折獄緻刑。” 孔穎達 疏:“斷決獄訟。” 唐 許渾 《新興道中》詩:“芙蓉村步失官金,折獄無功不可尋。” 明 沉鲸 《雙珠記·刑逼成招》:“可信片言能折獄,莫将王法等閒看。” 章炳麟 《複仇是非論》:“明知聽訟折獄之制不能至周,故作法者亦常歉然自愧,而有所假借寬貸於人。”
折獄是古漢語詞彙,指審判訴訟案件或裁決案件,強調通過審理查明案情、公正判決的過程。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用法及文化背景詳細解析:
審判案件
“折”意為裁決、判斷,“獄”指訴訟案件(非現代“監獄”義)。合指司法官吏審理案件并作出判決。
▶例證:
《周易·豐卦》:“君子以折獄緻刑。”(君子通過審判案件來執行刑罰。)
《尚書·呂刑》:“非佞折獄,惟良折獄。”(審判案件不靠巧言,而靠公正。)
引申為公正斷案
含明辨是非、秉公執法的價值取向,如宋代法學著作《折獄龜鑒》即彙集曆代公正斷案案例。
本義為“折斷”,引申為裁決(如《論語·顔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古義指訴訟(《說文解字》:“獄,确也。”指需查證核實的案件),後衍生“監獄”義。
孔子主張“無訟”(《論語》),但強調若需審判,應“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體現慎刑思想。
南宋鄭克《折獄龜鑒》以案例彙編形式,系統總結審訊、舉證等經驗,成為古代司法實踐重要參考。
權威參考來源:
“折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經典文獻
成語延伸
“折獄”是古代司法術語,強調對案件的審理與裁決,現代多用于成語或文學表達。其讀音需根據具體文獻或語境判斷,但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公正斷案”。
拜獻飙風鄙耇唱頭晨昏定省陳筵鋤功從許翠蠟打火石動顫凍樹翻把輻車該號搆訟诂經精舍何察鴻儒碩學皇告灰管賈仇降城減鐵堅頑驕崇饑不欲食絜清究證掘藏絶調句屦扛大活空奪昆奴冷飛白留骖俚醫貌堂堂牧群矃目潘陸配種皮蹴毱切切偲偲秋風掃落葉全率染院軟肥儒經乳腺炎塞耳盜鐘設主衰葛騰溢條祈微芹窩裡翻霄雿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