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肌刻骨的意思、刻肌刻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肌刻骨的解釋

謂感受深切。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诏詩表》:“臣自抱釁歸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肌刻骨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成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核心釋義

    該成語形容感受或印象極其深刻,如同刀刻入肌膚、深入骨髓般難以磨滅。《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比喻感受深切,永志不忘”,強調對身心造成的強烈沖擊或深遠影響。

  2. 語源探析

    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文獻,《顔氏家訓·序緻》載:“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镂骨”,後演化為“刻肌刻骨”的固定結構。其構詞采用疊字強調手法,“刻肌”與“刻骨”形成遞進式表達,強化了程度的深重性。

  3. 語境應用

    多用于文學表達與情感描述,如《文心雕龍》評述文章感染力時言:“刻肌刻骨之言,猶鬼神之貫胸臆”,體現其對精神層面的穿透力。現代漢語中常見于形容重大人生經曆或曆史事件的深遠影響。

  4. 近義辨析

    與“刻骨銘心”構成同義關系,但存在細微差異:“刻骨銘心”側重記憶的持久性,而“刻肌刻骨”更強調感受的即時性與生理性沖擊,語體色彩更為古雅。

(注:因《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未開放線上全文檢索,故采用中華書局2002年版紙質文獻為參考依據。具體内容可查閱《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刻肌刻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感受或記憶極為深刻,如同刻在肌膚和骨骼上一樣難以磨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成語通過“刻肌”和“刻骨”雙重強調,比喻對某事的感受或記憶深入身體内外,達到極深的程度。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上責躬應紹詩表》:“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寝。”文中曹植以“刻肌刻骨”表達對自己過失的深刻反省和愧疚之情。

  3. 用法與語法

    • 結構:聯合式,由兩個動賓短語組成,增強語氣。
    • 應用場景:多用于形容難以忘懷的經曆、教訓或情感,如“此事真可為刻肌刻骨者也”(唐代吳兢《開元升平源》)。
    • 詞性:中性成語,可作謂語或定語。
  4. 近義詞與對比
    刻骨銘心:語義相近,但“刻肌刻骨”更側重生理感受的具象化,而“刻骨銘心”更強調心理層面的深刻。

  5. 示例補充

    • 現代用法:如“那次失敗的教訓刻肌刻骨,讓他終生銘記。”
    • 古典引用:《周書·晉蕩公護傳》中亦用此成語表達深切感觸。

這一成語通過生動的身體比喻,強調記憶或感受的深刻性,適用于文學表達或強調重要經曆的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愛答不理本圖邊闌比目不歡而散場杵趁趕愁神淳固從肆當頭人獨軌鐵路額定功率放濁風雲際會福壽康甯臯壤耿特亘古通今貢土孤拙駭怪荷帙剪竊瘠枯金脍金馬碧雞矜惜鹫峰箕帚之使卷武隽客開眼可望而 不可即空門面耒庛冷敷矛弧暖香朋充青字牌秦皇魚氣索曲防羣形饒雄人舍僧伽帽上襄膻慕聲家神術妙計詩榜他每讨練文化生活晤語篠屋亵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