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襄的意思、上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襄的解釋

猶上駕。馬之最良者。《詩·鄭風·大叔于田》:“兩服上襄,兩驂鴈行。” 鄭玄 箋:“襄,駕也,上駕者,言為衆馬之最良也。”一說,猶言前駕。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上》:“上者,前也,上襄猶言前駕,謂并駕於車前。”《拾遺記·周穆王》附 南朝 梁 蕭绮 錄:“進則充服於上襄,而驂驪於瑤輅。退則羈棄於下圉,思馭於帝閑。” 明 何景明 《述歸賦》:“乘白螭于上襄兮,曲文蜺于兩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襄”是漢語古語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其核心詞義指“上等的駕車馬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上”為等級最高,“襄”通“骧”,意為馬首昂舉奔馳之态,二字合稱形容良馬協同駕車時昂揚奮進的姿态。

從詞源考據,該詞出自《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兩服上襄,兩骖雁行。”漢代鄭玄注:“襄,駕也。上駕者,言為衆馬之最良也。”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進一步闡明:“上襄猶上駕,謂馬之最良者。”可見其本義特指古代車戰中居于中間位置的兩匹領駕駿馬。

詞義演變中,“上襄”衍生出三重内涵:

  1. 物象本義:指代駕車的頂級馬匹,如《毛詩故訓傳》所述“兩服,中央夾轅者,上襄者,言其馬之良”;
  2. 狀态引申:形容事物居于高位或呈現昂揚狀态,如《文選·張衡〈西京賦〉》“龍雀蟠蜿,天馬半漢”注引薛綜曰“天馬,銅馬也。蟠蜿、半漢,皆形容也”,其中“半漢”即與“上襄”意近;
  3. 品德象征:在禮制文化中被賦予“德才兼備”的喻義,如《禮記·少儀》“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孔穎達疏引“上襄”暗喻賢臣輔政。

現代使用中,該詞多出現于古漢語研究及文學創作,例如章炳麟《訄書·訂文》引用“上襄”論證古代車馬制度,錢鐘書《管錐編》亦以之分析《詩經》中的動态描寫技法。需注意其與“上骧”“上相”等近音詞的區别,主要在于“襄”字強調馬匹協作的動态美感,而非單獨指稱官職或動作。

網絡擴展解釋

“上襄”一詞的含義可從古籍和現代詞典中歸納為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1. 本義指良馬(主流解釋) 源自《詩經·鄭風·大叔于田》中的“兩服上襄”,鄭玄箋注“襄”為“駕”,即“上駕者,衆馬之最良也”。王引之提出另一說,認為“上”指前方,“上襄”即“前駕”,指并駕于車前的馬匹。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形容駿馬,如明代何景明《述歸賦》中的“乘白螭于上襄”。

  2. 引申為高人指導(部分現代詞典收錄) 現代個别詞典将其作為成語,拆解“上”為高人、“襄”為輔助,引申為“有經驗者給予教導”。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與“襄”字單獨表“輔佐”的用法(如《說文解字》中“襄,解衣耕”)有關,需謹慎使用。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良馬”釋義;若現代語境中使用“指導”義,需結合具體文獻佐證。

别人正在浏覽...

伯子編類鄙謬搏狩參正豺狼豺兕哆口蟲虺從惥貸離第巴阿世罰球分牀同夢風態幹戈狗續金貂龜貝過後合穗黃牙土加倫簡暢見情兼收并蓄加以桀傲經貿酒會酒醴救難解危客魂阃台虜奪羅浮落氣明閃閃明斯克年輩捏貼甯子爬栉清邁窮燒圈閲三師森羅寶殿射不主皮詩癡松針肅嚴鐵鞋踏破提箱塗車妥慎晩紅微忽相知有素嘯侶命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