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見光的意思、可見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見光的解釋

肉眼可以看見的光,即從紅到紫的光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可見光是指人眼能夠感知的電磁波譜範圍,其波長通常介于380納米至780納米之間。這一術語由"可見"和"光"兩個語素構成:"可見"強調人類視覺系統的感知能力,《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可以看見的";"光"在物理學中指電磁輻射的特定形式,《辭海》解釋為"電磁波的一種傳播形式"。

從光學特性來看,可見光譜包含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基礎色光,波長最長的紅光(約625-740納米)到最短的紫光(約380-435納米)形成連續光譜。中國科學院光學研究所指出,這些色光通過棱鏡色散可形成彩虹現象。

在實際應用領域,可見光不僅是生物視覺的基礎,還廣泛應用于光學成像、光譜分析等技術。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光學術語》國家标準(GB/T 13962-2022)明确将可見光波段作為光學測量的基準範圍。在自然現象中,大氣分子對藍紫光的散射作用形成了天空的藍色視覺效果,這一現象被收錄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的光學條目中。

網絡擴展解釋

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能夠感知的部分,其波長範圍通常為380納米(nm)至750納米,對應頻率約400太赫茲(THz)至800太赫茲。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可見光是電磁輻射的一種形式,其波長介于紫外線(波長更短)和紅外線(波長更長)之間。人眼的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可對這些特定波長的光産生反應,形成視覺。

  2. 顔色與波長的對應關系
    不同波長的可見光被感知為不同顔色:

    • 380–450 nm:紫色到藍色
    • 450–495 nm:藍色到青色
    • 495–570 nm:綠色到黃色
    • 570–590 nm:黃色
    • 590–620 nm:橙色
    • 620–750 nm:紅色
      白光(如陽光)是所有可見光譜的混合。
  3. 人眼感知機制
    視網膜中的視錐細胞包含三種光敏色素,分别對短(藍)、中(綠)、長(紅)波長敏感,通過組合信號産生色彩感知。視杆細胞則負責低光環境下的黑白視覺。

  4. 應用領域

    • 自然作用:植物光合作用依賴可見光(尤其是紅藍光)。
    • 技術應用:光纖通信、激光技術、照明設備(如LED)、光學成像(顯微鏡、相機)等均基于可見光特性。
  5. 與其他電磁波的區别
    可見光僅占電磁波譜的極小部分,其波長比無線電波短,但比X射線長。不可見電磁波(如紫外線、紅外線)需借助特殊儀器探測。

若需進一步了解電磁波譜或具體應用場景,可提供補充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

谙熟北鄙之音表面積冰兔塵塵刹刹弛解錯煮水擋駕禱詞道盡塗窮達心彫荒掉尾雕影第四聲陡壁放醉繁弦父母副葉負作用葛藤纥突鄰衁池煥若還珠守谏帷假作濟濟唧唧咕咕金方金蜩九郡鈞天曲鍊銅曆次律文梅梁面交棉紗拿訛頭嫩手辇夫旁雪被褐切辭卿佐衢謡神鳳操石欄拾誦事無不可對人言順感絲絕騰歡土目脫去外合裡差象形拳霄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