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輕呂。古劍名。《史記·周本紀》:“ 武王 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 紂 頭,縣大白之旗。” 張守節 正義:“《周書》作‘輕呂擊之’。輕呂,劍名也。”
(2).短劍。 晉 陸機 《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
輕劍
釋義
“輕劍”指重量較輕、便于單手揮動的短兵器,多用于迅捷攻擊或近身防衛。其核心特征為“輕便靈活”,與重劍、長兵器等形成對比。
古代兵器分類
先秦文獻《考工記·桃氏》将劍按重量分為上、中、下制,其中“下制”輕便靈活,可視為輕劍雛形。後世演變為特指單手劍,如唐代遊俠佩劍多屬此類。
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引申義
在競技體育中,“輕劍”(Foil)專指擊劍運動中的花劍,劍身細長且重量較輕(≤500克),規則限定僅劍尖刺擊有效。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古典文學常以“輕劍”凸顯俠客敏捷形象,如李白《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暗喻輕劍迅疾。
明清時期輕劍成為文人佩飾,如《天水冰山錄》載嚴嵩抄家清單中“輕劍二十柄”,兼具裝飾與防身功能。
釋義:“輕劍,輕便之劍。古代兵器,形制短小,便于攜帶。”
詳見:上海辭書出版社,第9卷1123頁
圖示漢代環首輕劍(長60-80cm),強調其“刃薄脊靈,利于速擊”的特點。
詳見:劉旭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注:文獻來源基于權威出版物,未引用網絡鍊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輕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主要釋義:
一、傳統釋義()
古劍别稱 指西周時期的"輕呂劍",最早見于《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伐纣時"以輕劍擊之",張守節正義注解說這是《周書》中記載的"輕呂劍",屬于周王室兵器。
短劍通稱 晉代陸機在《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中"輕劍拂鞶厲"的描述,表明此時"輕劍"已演變為短劍的泛稱,特指攜帶輕便的短型佩劍。
二、現代軍事釋義() 特指英國研發的"輕劍"防空導彈系統: • 代號ET-136,1963年立項研發,1972年列裝 • 擁有光學/雷達兩種制導型號 • 實戰表現:1982年馬島戰争中擊落擊傷14架阿根廷戰機 • 服役期間全球銷量超2萬枚,出口十餘國
需要說明的是,傳統冷兵器與現代導彈系統雖然中文名稱相同,但屬于完全不同的概念領域。該詞在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中多指古代短劍,而在軍事文獻中特指特定型號的防空武器。建議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使用。
按鹘白旐報端變動不居莐藩齒牙餘惠大被大海典硯都孔目短棹肚裡淚下笃孝飛唌扶力負算幹絲圪瘩更唱疊和挂匾光榮火齊粥饑寒交至進禨卷绶镌鑿髡放牢牢冷淡連銜躏藉灤州影買譽馬唐嘛呢旗抹粉排日排闼跑淩鞋绮構绮合清閟閣清陽清籞秋計禅讓詩仙誓證四眺宿陳擡快坍方天雠湍決頹圮缊縷賢劫亵渎心楚心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