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硜硜的意思、硜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硜硜的解释

1.形容浅陋固执。《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昔 夷齐 不食 周 粟, 鲍焦 死於桥上,彼之硜硜,何足师表哉!”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奏》:“唯以硜硜浅近,不克宏通。”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读<论语>》:“ 春秋 之时,有以坚白鸣者,此硜硜自好者也。” 严复 《原强》:“而我 中国 ,则言信行果,仅成硜硜小人,君子弗尚也。”

2.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新唐书·裴均传》:“ 均 字 君齐 ,以明经为 诸暨 尉。数从使府辟,硜硜以才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骈》:“更剉鋭为文学,与诸儒交,硜硜谈治道。”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説经常硜硜,陈史亦侃侃。”

3.象声词。形容行走声。 明 方凤 《物异考·眚异》:“ 哲宗 政和 中,宫中眚作,状先若屋倒声,其形丈餘,彷彿如龙金眼,行动硜硜有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硜硜”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生僻拟声词,现规范字形写作“硁硁”(kēng kēng),最早见于《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该词在权威辞书中有三层含义:

  1. 象声词

    形容敲击石头的声音,《说文解字》释为“石声也”。如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载:“每风雪之夕,闻户外有硁硁声。”

  2. 形容词

    喻指人固执浅薄的状态,《汉语大词典》引《论语》郑玄注“硁硁,小人貌也”。北宋邢昺疏证:“硁硁,鄙贱貌。”现代多用于描述不知变通的处世态度,如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斯固标举粗纲,未足以讥硁硁也。”

  3. 副词用法

    在古汉语中可作状语,《广雅·释训》标注其“坚也”的特性。如《宋史·傅楫传》记载:“楫面折之曰:‘君不闻礼经乎,为人子者,居不主奥。今君与太夫人据正堂,而使母从旁,尚敢以此溷长者乎!’士宁矍然,楫徐曳束带,径出,处之硁硁若此。”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您提供的词语“硜硜”,目前可查的权威资料中并未直接收录该词,但结合字形和常见用法,可以推断其可能的含义:

推测解释:

  1. 拟声词:形容敲击石头的声音,如《论语·宪问》中“硜硜然小人哉”,此处指固执浅薄的样子(非直接拟声,但体现固执意)。
  2. 通假用法:可能与“铿”(kēng)通假,表金石声,如“铿锵有力”。

提示:

建议核对原词字形或提供更多语境以便精准解答。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克斯射线罢敝便近步环庯峻残编鸱革迟延闯门垂四大不过坊肆奉书负蝂伏犀付嘱顾揽古里古怪故主轰哄后者皇初轿柜静字济贫酒逢知己千钟少九合蹶撒举力军兴法匮纸遴柬律藏苗条淑女闵悼民艰蚍蜉酒草钳釱黔巫窍要启明衾裯妾曲尺散官三年丧森萃闪颤山峊沈厄石人失席瘦生爽慨太忙生太清楼铜绿夏葛咸盐枵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