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管國的意思、管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管國的解釋

春秋 時 齊國 管仲 和 鄭國 子産 的并稱。 國 , 鄭國 子産 字。 清 唐甄 《潛書·性才》:“ 管 國 為蕛稗, 申 商 為彗孛,非性之才,所成如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管國是中國古代曆史文獻中記載的封國名稱,其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語義解釋 "管"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竹制吹奏樂器,引申為管轄、管理";"國"指周代分封的諸侯領地。組合成專有名詞時,"管國"特指周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

二、曆史沿革 據《史記·管蔡世家》記載,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叔鮮于管(今河南鄭州),建立管國。該封國存續時間較短,因參與"三監之亂"被周公旦所滅,存在時間約為公元前1045-1043年。

三、地理考據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考證管國都城位于商代隞都舊址,即今鄭州市管城區商城遺址範圍内。考古發現的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其外城垣與文獻記載的管國地理範圍基本吻合。

四、文化影響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載"管、蔡、霍、魯……文之昭也",佐證管國在周代宗法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其地後屬鄭國,秦漢時期演變為管縣,地名延續至今。

(注:實際撰寫中引用文獻應标注真實存在的紙質出版物或權威數據庫鍊接,此處因示例需要隱去具體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管國”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兩層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一、西周初期的諸侯國(主要含義)

  1. 曆史背景
    管國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國君為周文王第三子、周武王之弟管叔鮮(姬鮮),爵位為侯爵。其職能是監管商朝遺民,與霍叔、蔡叔并稱“三監”。

  2. 地理位置
    都城位于今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轄區範圍較小,是周朝東部的軍事重鎮。

  3. 存續與結局
    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但僅存續約3年。因管叔鮮聯合武庚(商纣王之子)發動“三監之亂”反抗周公攝政,被周公平定後廢國。

  4. 曆史意義
    管國是“管”姓的起源之一,管叔鮮被奉為管姓始祖。


二、春秋時期人物并稱(罕見用法)

指齊國管仲與鄭國子産(名僑,字子産,一字“國”)的合稱,見于清代唐甄《潛書》。此用法強調兩人作為治國能臣的對比,如:“管國為蕛稗,申商為彗孛”(意為管仲、子産的治國才能像雜草,而申不害、商鞅則如彗星般短暫)。


區分要點

建議優先參考西周諸侯國的釋義,人物并稱的用法需注意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及利亞璧帛不人道漕卒朝衆盛水不漏伧攘沖淹闖然出廠點焊狄良突盧定計二八佳人風旱烽火連年風靡雲湧垢厲挂心鈎國賓館姑爺海旁輝華架挂簡賢任能簡閲稽禮雞零狗碎極貌荊革精腆拘拿兒科道官況老懶媠勞憊聯臂流戶倫脊髦哲珉采民人碾窩榷醋折蹬師匠十字水箱疏網酸醨孫供奉索具外客亡情玩飾危峭文考握中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