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蝌蚪的意思、蝌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蝌蚪的解釋

[tadpole] 蛙或蟾的幼蟲。如:蝌蚪書(古文字體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蝌蚪文字(又叫蝌蚪篆文、蝌蚪鳥迹。即指蝌蚪書)

詳細解釋

亦作“ 蝌鬥 ”。1.蛙或蟾蜍的幼蟲。《南史·文學傳·卞彬》:“蝌鬥唯唯,羣浮闇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蝌蚪》:“蝌蚪生水中,蝦蟇,青鼃之子也……蝌蚪狀如河豚,頭圓,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無足,稍大則足生尾脫。” 清 陳維崧 《點绛唇·夜宿臨洺驿》詞:“晴髻離離, 太行 山勢如蝌蚪。”

(2).指蝌蚪書。 宋 蘇轼 《鳳翔八觀·石鼓歌》:“憶昔 周宣 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 元 謝應芳 《懷詹國遠》詩:“蝌蚪殘書補未全,齋居一榻坐來穿。” 清 龔自珍 《古史鈎沉論二》:“ 孔 壁既彰,蝌鬥煌煌,匪 籀 而 倉 ,蓋憲章者 文 武 ,而匪憲章 宣王 ,史之小罪三。”參見“ 蝌蚪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蝌蚪”是蛙類或蟾蜍等兩栖動物的幼體階段,具有以下特點:

  1. 形态特征
    蝌蚪身體呈橢圓形,尾部細長,早期無四肢,依靠尾部擺動在水中遊動。體表光滑,多數為黑色或深褐色,部分種類可能有斑點或吸盤(用于吸附岩石等)。

  2. 生活習性
    蝌蚪完全水生,通過鰓呼吸,以藻類、浮遊生物或有機碎屑為食。它們常栖息于池塘、溪流等靜水或緩流區域。

  3. 發育過程
    蝌蚪經曆“變态發育”:從卵孵化後,逐漸長出後肢和前肢,尾部萎縮,鰓退化為肺,最終登陸成為成年蛙或蟾蜍。此過程時長因種類和環境而異,通常數周至數月。

  4. 生态意義
    蝌蚪是水生食物鍊的重要環節,既控制藻類過度生長,也為魚類、鳥類等提供食物來源,維持水體生态平衡。

  5. 文化象征
    蝌蚪常被用作“生命蛻變”的象征,例如中國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寓意成長與探索。在文學或藝術中,其形象也代表新生或潛在的可能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蝌蚪分類或具體種類差異,可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蝌蚪》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蝌蚪》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青蛙的幼蟲階段。蝌蚪是一種在水中生長和發育的動物,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曆一系列的變化,最終會變成成年的青蛙。

拆分部首和筆畫

《蝌蚪》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蟲和口,其中蟲表示類别,口表示發音部分;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蝌蚪》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中國古代的字典和辭書,該詞被用來描述青蛙的幼蟲。在古代,人們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描述相對較少,因此一些動物的名稱也較為簡單直接。

繁體

《蝌蚪》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蝌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蝌蚪》這個詞時,常采用「蝌蛞」的寫法,其中「蛞」為古代常用字,用來指代一些水生動物。

例句

1. 我們去河邊撈蝌蚪玩。

2. 這些蝌蚪将來會變成青蛙。

3. 孩子們在池塘裡觀察蝌蚪的生長過程。

組詞

1. 蝌蚪池:用來養殖和觀察蝌蚪的池塘。

2. 蝌蚪粥:用蝌蚪熬制而成的湯粥。

3. 蝌蚪圖:用來描繪蝌蚪形象的畫圖。

近義詞

1. 蛙蛙:另外一種常用來指代青蛙幼蟲的詞語。

2. 山鳴泉應:古代詩人杜牧曾用這個詞來描寫蝌蚪的鳴叫聲。

3. 異龜:形容蝌蚪外形獨特的詞語。

反義詞

1. 青蛙:指代蝌蚪成長後的成年青蛙。

2. 塘龍:用來形容蝌蚪變成成年的青蛙之後,體型變大的反義詞。

3. 水蛙:用來表示在水中生活的青蛙,與陸蛙作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