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糧食。一顆一粒。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及至收穫,悉以還債,又充官稅,顆粒不殘。” 清 馮桂芬 《與趙撫部書》:“至糶變之米,既經删除,即無須分文,顆粒不得。”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五歲的辰光,逢上個荒年,田裡顆粒不收,她爹欠了地主 朱暮堂 的兩石租子。”
2.小而圓的東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六:“凡草木華實莖葉,一發生之後歸於枯朽皆不能復生,惟其子之在核者乃能生,顆粒至微,而天地生成之性具焉。”
顆粒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層面:
指小而圓形的物體,通常為固體物質的最小獨立單元。
示例:
- 沙粒、米粒、鹽粒等均屬顆粒狀物質。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農業與糧食領域
指谷物或農作物的籽實,強調其完整性與可計量性。
例詞:"顆粒歸倉"(形容糧食全部收儲,無遺漏)。
來源:《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經濟卷》,中國農業出版社。
工業與材料科學
表示材料的最小物理單元,如金屬顆粒、塑料顆粒,其大小(粒徑)直接影響材料性能。
标準參考:國家标準《GB/T 6003.1-2012 試驗篩技術要求和檢驗》,規範顆粒篩分測量方法。
環境科學
特指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污染物(如PM2.5、PM10),即"顆粒物"。
定義依據:《環境空氣質量标準》(GB 3095-2012),生态環境部發布。
權威參考文獻: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行業标準,确保學術性與實用性統一。引用來源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平台進一步查閱。
“顆粒”是一個多領域適用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小而圓或球形的物體
指體積較小、呈圓形或近似球狀的物體,如珍珠顆粒、沙粒等。
例句: “珍珠的顆粒大小不一。”
糧食作物的種子或果實
特指谷物(如小麥、稻谷、玉米等)的單體形态,強調“每一粒”的完整性。
例句: “顆粒歸倉”“顆粒無收”。
物理形态的廣義概念
不僅限于固體,還包括液體顆粒(如霧滴、油珠)和氣體中的懸浮物,尺寸範圍通常為納米至毫米級。
顆粒系統的組成
在分散體系中,顆粒作為“分散相”存在于連續介質(如空氣、液體)中,例如粉塵、乳液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專業術語(如“顆粒系統”),可參考工業或物理化學領域的資料。
懊悔莫及八俊抱膝笨口拙舌撥換不夷采椽不斫長牓塵腐傳馬垂球啜誘磁州窯粗笨丹烏打租豆腐腦兒遏劉髶發放徙服貢俘略幹男觥飯不及壺飧狗偷鼠竊廣播站辜恩背義酣蕩橫汾賞麾下焦急腳丫節鈔唧溜巾鞴婪婪六韺隆敦鸾交綠肥貓猴摸揣偏勝平正前劉海橋路寝殿青缇榮近賞高罰下蛇蟠蚓結射影定理熟靼鞭談妙通啟托附陷本掀焰小貝小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