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糧食。一顆一粒。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及至收穫,悉以還債,又充官稅,顆粒不殘。” 清 馮桂芬 《與趙撫部書》:“至糶變之米,既經删除,即無須分文,顆粒不得。”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五歲的辰光,逢上個荒年,田裡顆粒不收,她爹欠了地主 朱暮堂 的兩石租子。”
2.小而圓的東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六:“凡草木華實莖葉,一發生之後歸於枯朽皆不能復生,惟其子之在核者乃能生,顆粒至微,而天地生成之性具焉。”
“顆粒”是一個多領域適用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小而圓或球形的物體
指體積較小、呈圓形或近似球狀的物體,如珍珠顆粒、沙粒等。
例句: “珍珠的顆粒大小不一。”
糧食作物的種子或果實
特指谷物(如小麥、稻谷、玉米等)的單體形态,強調“每一粒”的完整性。
例句: “顆粒歸倉”“顆粒無收”。
物理形态的廣義概念
不僅限于固體,還包括液體顆粒(如霧滴、油珠)和氣體中的懸浮物,尺寸範圍通常為納米至毫米級。
顆粒系統的組成
在分散體系中,顆粒作為“分散相”存在于連續介質(如空氣、液體)中,例如粉塵、乳液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專業術語(如“顆粒系統”),可參考工業或物理化學領域的資料。
顆粒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微小的、細小的顆粒狀物體。它拆分的部首是⺡(禾)和⺲(米),總共有13個筆畫。
顆粒這個詞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字形上來講,顆粒分别由禾和米組成,禾表示莊稼、農田、農事相關的意思,米表示稻谷、谷物。顆粒可以理解為稻谷或其他谷物的小顆粒。
顆粒的繁體寫法是「顆粒」。
在古代漢字中,顆粒在字形上和現代寫法有些差異。古代寫法中,禾部的上部分有三橫,下面是兩個橫,也就是橫在豎上面兩橫在一起。米部的米字旁邊是一個較長的豎,字形整體古樸,線條流暢。
1. 這些顆粒細小而均勻。
2. 我們可以看到沙灘上的顆粒在陽光下閃耀。
顆粒形成了很多相關的詞彙,如顆粒狀、細小顆粒等。
顆粒的近義詞有微粒、粒狀、粉末等。
顆粒的反義詞有整體、一體、團塊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