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桑工具之一種。用于砍除桑樹繁枝。 宋 梅堯臣 《和孫端叟蠶具·科斧》:“科桑持野斧,乳濕新磨刃,繁枿一去除,肥條更豐潤。”
“科斧”是古代蠶桑工具的一種,主要用于砍除桑樹的繁枝,以促進桑樹生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科斧(kē fǔ)是一種專用于修剪桑樹枝條的工具,通過去除多餘枝條使桑樹養分更集中,從而長出更肥潤的新枝。
曆史文獻記載
宋代詩人梅堯臣在《和孫端叟蠶具·科斧》中描述其用法:“科桑持野斧,乳濕新磨刃,繁枿一去除,肥條更豐潤。”。詩句強調了工具在桑樹養護中的實際作用。
功能與用途
主要用于蠶桑業中修剪桑樹,通過去除密集的枝條(“繁枿”)來優化桑葉産量和質量,屬于傳統農具的範疇。
結構與材質
雖未明确提及,但從“斧”字可推測其形制類似斧頭,可能為短柄金屬工具,便于精細修剪。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農具研究文獻。
科斧(kē f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其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科(kē)的部首是禾,它的筆畫數為9。斧(fǔ)的部首是斤,它的筆畫數為8。
科斧的來源可追溯到《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開筐輸入,則諸侯魯驚,以若狄之賦重也。”其中“若狄之賦重”一句即引發了後來有關科斧的一系列引申義。
科斧的繁體字為「科斧」。
在古時候,科斧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以禾和斤兩個部首組成。
他在家庭中扮演着科斧的角色,負責家務和修理工作。
與科斧有關的組詞如下:
與科斧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科斧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