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征詢。《南齊書·郁林王紀》:“乃謀出 高宗 於 西州 ,中勑用事,不復關諮。”《南齊書·江祏傳》:“ 高宗 雖顧命羣公,而意寄多在 祏 兄弟。至是更直殿内,動止關諮。”
(2).禀報請示。《資治通鑒·晉愍帝建興元年》:“軍興以來,處事不用律令,競作新意,臨事立制,朝作夕改,至於主者不敢任法,每輒關諮,非為政之體也。”
“關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ān zī,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征詢
指主動向他人征求意見或建議。例如《南齊書·江祏傳》提到“動止關諮”,意為行動前需征詢意見。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常見,強調決策前的商議過程。
禀報請示
指向上級或權威部門彙報并請求指示。如《資治通鑒·晉愍帝建興元年》記載“每輒關諮”,說明事務需頻繁向上級請示。
如需具體古籍例句或進一步分析,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記載)或(《南齊書》用例)。
關谘(guān cì)是一個漢語詞彙,常常用于形容對他人關心、咨詢、指導等方面提供幫助和建議。
關谘的部首是關,總共有13個筆畫。
關谘一詞最早出現于《周禮·秋官·秋七月》: "以關谘取事,乃聽伐(伐(V))。" 這裡的關谘指的是在事情上征求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關谘的繁體字為關諮。
在古代,關谘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唐朝時期的寫法為關禮。
1. 他總是關谘我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2. 我需要你的關谘,幫我做出正确的決定。
相關的組詞有:關懷、關注、關心、咨詢、建議等。
近義詞包括:提供建議、指導、勸告等。
反義詞包括:漠不關心、無視、不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