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天子的儀容。《三國志·吳志·朱桓傳》:“天授陛下聖姿,當君臨四海。” 晉 劉琨 《勸進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聖姿合於兩儀。”
“聖姿”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聖姿(拼音:shèng zī)指人物的儀表莊重、舉止得體,态度威嚴,令人敬佩。該詞由“聖”和“姿”組成:
核心意義
多用于形容天子或尊貴人物的儀容,強調其威嚴與神聖感。例如《三國志》記載:“天授陛下聖姿,當君臨四海”();晉代劉琨亦在《勸進表》中稱頌帝王“聖姿合於兩儀”()。
延伸用法
也可用于描述官員、學者等有威望的人物,或在莊重場合中得體的舉止()。
作為名字時,“聖姿”寓意智慧、才能與端正品行()。
如需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三國志》或《勸進表》等文獻。
《聖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具有高尚、莊重的姿态和面貌。
拆分《聖姿》的首部是“土”,筆畫數為3;拆分《聖姿》的尾部是“女”,筆畫數為3。
《聖姿》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中對高尚、莊重的人或事物的稱謂。聖指的是崇高、高尚,姿指的是人的儀态、容貌。
繁體字中,《聖姿》的寫法為「聖姿」。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聖姿》可以寫作「聖姿」。
1. 他站在舞台上,展現出聖姿,令觀衆們為之動容。
2. 她穿着高質地的禮服,整個人呈現出一種華貴的聖姿。
1. 聖潔:指高尚、莊重、純淨的品質。
2. 聖人: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3. 聖典:指崇高、莊嚴、廣泛流傳的經典。
1. 形象:指人或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形象。
2. 儀态:指人的姿态、舉止、儀表。
3. 面貌:指人的外貌和人物形象。
1. 兇惡:指邪惡、殘忍、惡劣的品質。
2. 笨拙:指行動、舉止、表現不靈活、不熟練。
3. 丑陋:指外貌或形态難看、不美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