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科斧》:“科桑持野斧,乳湿新磨刃,繁枿一去除,肥条更丰润。”
“科斧”是古代蚕桑工具的一种,主要用于砍除桑树的繁枝,以促进桑树生长。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科斧(kē fǔ)是一种专用于修剪桑树枝条的工具,通过去除多余枝条使桑树养分更集中,从而长出更肥润的新枝。
历史文献记载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和孙端叟蚕具·科斧》中描述其用法:“科桑持野斧,乳湿新磨刃,繁枿一去除,肥条更丰润。”。诗句强调了工具在桑树养护中的实际作用。
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蚕桑业中修剪桑树,通过去除密集的枝条(“繁枿”)来优化桑叶产量和质量,属于传统农具的范畴。
结构与材质
虽未明确提及,但从“斧”字可推测其形制类似斧头,可能为短柄金属工具,便于精细修剪。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农具研究文献。
科斧(kē f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下面将对其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介绍。
科(kē)的部首是禾,它的笔画数为9。斧(fǔ)的部首是斤,它的笔画数为8。
科斧的来源可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开筐输入,则诸侯鲁惊,以若狄之赋重也。”其中“若狄之赋重”一句即引发了后来有关科斧的一系列引申义。
科斧的繁体字为「科斧」。
在古时候,科斧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以禾和斤两个部首组成。
他在家庭中扮演着科斧的角色,负责家务和修理工作。
与科斧有关的组词如下:
与科斧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与科斧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