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考责的意思、考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考责的解释

拷打勒索。《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绍 ﹞割刻无方,考责百姓,其为痛怨,莫不咨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太守 王匡 起兵讨 董卓 ,遣诸生於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穀赎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考责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考”与“责”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审查、查验以追究责任或过失,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演变及使用场景分述:


一、字义解析

  1. 《说文解字》释为“老也”,本义指年老,后引申为查验、审核(如“考核”“考察”)。《周礼·天官·小宰》载“岁终则考其属”,强调通过审查评定成效。

  2. 《说文解字》训为“求也”,本义为索取、要求,后衍生为问责、归咎(如“责罚”“职责”)。《战国策·齐策》中“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即含追责之意。

  3. 复合义

    二字结合后,“考责”强调通过调查核验以确定责任归属,如《汉书·刑法志》所言“考责虚实”,指审查事实真相并追究相应责任。


二、历史文献用例


三、现代使用场景

  1. 法律领域

    指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调查与责任认定,如“考责程序须符合法定证据规则”。

  2. 组织管理

    用于企业或机构内部追责机制,如“事故发生后启动考责流程,厘清各部门责任”。

  3. 学术研究

    少数文献用于指代对历史事件的责任溯源,如“考责清末改革失败之因”。


四、近义词辨析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班固《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
  4. 《唐六典》(中华书局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考责”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责备批评(现代常用义)
    指对他人过失进行严格审查和批评,旨在促使其改正错误。其中“考”指审查,“责”指责备,组合后强调通过评判提升个人素质。例如:“领导对项目失误进行了考责,要求团队反思改进。”

  2. 拷打勒索(古代文献义)
    该释义源自《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指通过暴力手段逼迫他人缴纳财物。如《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袁绍“考责百姓”,即用刑罚勒索民众。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该词的实际指向,历史文献中需特别注意其特殊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唉声叹气败国亡家白日升天柏实人巴勒斯坦半拉子巴依长江中下游平原撤免丞辅骋绩陈谟痴笑传命触物伤情达成蛋民稻芽瞪瞪定性分析冬荣反身自问奉别浮性膏锏关楗管维股骨鼓舌掀簧谽谺蹇歰惊涛巨浪脊线恐讋诳诱宽亮宽猛并济浪苍冷翠领乾薪慢駡邈若河汉觅石苶然沮丧孽庶盘绞切望轻云岂惟融晴荣愿沈睡颂謡太平歌词挑船郎中髫冠翫好剜肉医疮闲瞧戏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