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樣的意思、格樣的詳細解釋
格樣的解釋
标準式樣;模樣。《舊五代史·晉書·李怿傳》:“時常侍 張文寳 知貢舉,中書奏落進士數人,仍請詔翰林學士院作一詩一賦,下禮部,為舉人格樣。”《朱子語類》卷二一:“誠恐古人作文,亦須有箇格樣,遞相祖述。” 元 李唐賓 《風入松》套曲:“塵蒙金鎖閑朱幌,淚濕香絨冷繡牀。無語傍粧臺。全不似舊時格樣。”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樣的解釋 樣 (樣) à 形狀:樣子。模樣。圖樣。同樣。裝模作樣。 種類:花樣。各種各樣。 做标準的東西:樣闆。樣本。樣品。榜樣。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格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其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 标準式樣:指某種規範或模闆,常用于官方或學術場景。例如《舊五代史》提到科舉考試需用特定“格樣”作為評判标準。
- 模樣/樣式:在文學語境中,可引申為事物的外在形态或風格。如元曲《風入松》中“全不似舊時格樣”,形容物是人非的變遷。
2.語源與用法
- 由“格”(法式、标準)和“樣”(樣式)組合而成,強調符合既定規範。宋代程大昌詩句“自有唐家格樣”,即指唐代的典範風格。
- 古代科舉制度中,官方會制定“格樣”作為考生答題的格式參考,如《朱子語類》提到“作詩一賦,下禮部為舉人格樣”。
3.文學引申
- 在詩詞中常帶有比喻義,例如明代羅倫的“十裡西湖格樣清”,以“格樣”形容景緻清雅的意境。
4.現代關聯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文學創作時,仍可能涉及該詞。其核心含義與“範式”“标準”相近。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舊五代史》《朱子語類》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查詩文()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樣(gé yàng)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下面我為您提供有關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格具有木字旁(木)和各字頭(各)兩個部首,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格樣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作為一個名詞,用以形容事物的形狀、樣式或規格。
繁體:格樣的繁體字為“格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格樣的寫法與今天基本相同,但是在字形上可能略有不同。
例句:這個盒子的格樣很别緻,非常適合裝飾物件。
組詞:格子、樣式等。
近義詞:樣式、模樣。
反義詞:無。
以上就是關于“格樣”的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